By 【MyGoNews衷柏宣/臺北報導】
Published 2010年6月18日

2010年6月12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一篇文章,介紹韓國政府以「綜合不動產稅」遏止房價繼續飆漲的作法。韓國的作法與台灣日前「豪宅稅」有異曲同工之妙;韓國政府不顧輿論壓力徹底執行,結果,高漲的韓國房市並沒有發生「房市泡沫化」的效應,反而是「像啤酒泡沫般的慢慢消失。」中國正在打房,房價已經出現下跌,台灣也在打房,房價卻依舊上揚,行政院長吳敦義信誓旦旦要解決民怨之首的高房價。

亞洲高房價國家,都試圖壓抑房價

內政部營建署長葉世文表示,從房價所得比可觀察房價是否過高,先從國際水準來看,日本為7.4、日本東京8.8倍,其中的東京及大阪指標值為8.8,澳洲為6.8、紐西蘭為5.7、英國為5.1、韓國為4.6,首爾達到9.6,愛爾蘭與加拿大同為3.7,美國為2.9,韓國首爾9.6倍。

台灣指標觀察:台灣為7.9、台北市為14.1、新竹為8.2、台中縣為7.7、苗栗7.3、南投7.1、彰化7.0、宜蘭為6.9、屏東為5.6、嘉義市為5.4、基隆為4.6,一般認為合理房價所得比為5至6之間,可以看出房價飆漲都集中於台北市。

2009年中國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了8,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甚至超過了14。

韓國房地產在2001~2004年間,也上漲得很瘋狂,尤其是在首爾,核心地段上漲幅度每年達到10~20%。韓國政府為了打壓高房價,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關鍵的利器就是「綜合不動產稅」。

當時,韓國已經有財產稅。比如1戶1億韓元(約新台幣265萬元)以上的住房,每年要徵收0.5%的財產稅,不過,由於徵稅的標的房價不到市場價的50%,所以,實際稅率只有0 .2%左右;韓國這個情況,與台灣現階段土地公告現值,與市價差異的狀況相同,而台灣是依照公告現值課徵稅賦。

於是,韓國另外開徵「綜合不動產稅」,則是在財產稅之上額外徵收,主要面對高價住宅,意在打壓高房價、促進財富的再分配。雖然「綜合不動產稅」是國稅,但韓國政府把稅款分配到各個地方政府,幫助縮小地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韓國政府從2005年開始徵收「綜合不動產稅」。徵稅對像是6億韓元(約新台幣1592萬元)以上的住房,稅率是1%至3%。但由於徵稅的標的房價,是市場價的60%至70%,實際稅率要低很多。

在2007年,「綜合不動產稅」實際稅率達到最高峰的0.87%。再加上普通財產稅,負擔確實不輕。李明博總統上臺後,從2008年開始實行減稅政策,調整了「綜合不動產稅」,把徵稅對象上調到價值9億韓元(約新台幣2388萬元)以上的住房,把稅率下調到0.5%至1%。

推出一項新稅種並非易事。在2005年,韓國政府面對強烈抵制「綜合不動產稅」的呼聲。保守媒體和在野黨反對非常強烈,韓國輿論分歧也很嚴重,有些首爾市民甚至集體呼籲「拒絕納稅」。他們的反對理由:解決房市問題應該從增加供給出發;該稅會被轉嫁,反而增加買房者的負擔。所以,韓國實行「綜合不動產稅」以來,韓國內部對該稅的褒貶不一。有些專家認為,雖然該稅抑制了房市投機,但同時增加了自住房者的負擔。
 
韓國房價出現7年內首次下降

實行「綜合不動產稅」的第1年,韓國房市標準房價出現7年內首次下降。全國房價平均下降了4.2%,首爾核心地段樓價甚至下降了9%左右。當時,「綜合不動產稅」使得房主的持有成本上升,導致投資者拋售,而買房者保持觀望,最終引起房價下跌。

2005年8月,韓國政府為了徹底打壓房市投機行為,還採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擴大「綜合不動產稅」的納稅對象、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以及促進房產交易流程的透明化。這些舉措,加上外部環境的變化,如美國的次貸危機,幫助韓國房市進入了緩慢而有控制的調整期。一位樓市專家說:「韓國樓市上漲時,一下子漲得很快,但現在下跌的速度很慢,不像氣泡破裂,而像啤酒泡沫消失。」

台灣有計畫開徵「豪宅稅」,這個與韓國的「綜合不動產稅」針對高單價豪宅課稅的作法是相同的,除此之外,韓國政府在首爾與其周邊建設150萬戶保障性住房,這個也與行政院計畫在林口機場捷運蓋「平價住宅」的意義相同,韓國打房動作積極,效果也逐步顯現,台灣的相關單位,如果要排除高房價的民怨,也可以參考別國的有效作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