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很落後的情況下,美國人一定不太需要人民幣,因為中國沒有多少他可買的東西,那麼人民幣的匯率就會很低——因為這時候沒有多少人想用美元來換人民幣,對外資缺乏吸引力。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更多的美國人決定來中國投資,他要把美元換成人民幣,這將抬高人民幣匯率。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中國能夠生產越來越多受美國 人歡迎的商品,美國人需要兌換更多的人民幣來購買,這將進一步抬高人民幣匯率。換句話說,隨著中國吸引外資和生產能力的提高,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必然上升。
  
  如果出於某種原因,經濟當局不想讓人民幣升值,有一個辦法,就是在美國人購買中國商品和來中國投資的時候,增加人民幣的發行,兌換他們的美元。具體來說,就是央行把出口商得到的外匯和美國人來投資的美元統一收購起來。這樣,人民幣的供求能保持平衡,匯率也就能保持不變。但正 如我們所見,這麼做的同時,央行將積累一筆外匯儲備,而國內的人民幣數量也會增加。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央行想出一條妙計,就是通過“央行票據”把這些增加 的人民幣換回來。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央行增加了一筆資產——外匯儲備,同時增加了一筆負債——央行票據,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不變。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外匯儲備不是一筆財富。賬目上,它屬於央行的資產,但央行同時背上一筆負債,兩者互相抵消。第二,中國實際上 變成了一個資本輸出國。其背後的關係是:居民把錢存到銀行,銀行用錢購買央行票據,央行則把這些錢拿去購買美國的國債。所以,與此相關的第三點結論是,美國的財政赤字與中國的匯率政策有關。這些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中國央行(以及亞洲各國央行)給“慣”出來的。第四,最關鍵的是,如果央行不購買外匯儲備,就無法抑制人民幣匯率上升的趨勢。所以,外匯儲備的存在,意味著人民幣匯率被壓制到了市場均衡水準之下。
  
  人民幣被低估的後果是什麼?是中國的商品和生產要素被打上了“降價酬賓”的標籤。因此,更多美國企業願意來中國投資,更多的“熱錢”要來購買中國的房地產,更多的美國商場願意進 口中國的廉價商品——這就是近兩年來中國經濟過熱屢壓不止的根本原因。但另一方面,中國的居民並沒有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果實。因為這些增長都變成了外匯儲備,變成了美國對中國的負債,變成了源源不斷流向美國的廉價商品。與此同時,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被延誤了,因為中國的企業不需要提高技術水準就能把 商品賣出去。
  
  如果人民幣升值,會提高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造成某些企業的經營困難,甚至造成一些企業虧損倒閉——這一點上某些經 濟學家說得沒錯。但不要忘記,生產要素是可以流動重組的。人民幣升值後,我們進口的石油、礦石、電腦以及各種各樣的技術專利也會變得便宜起來,這將降低 很多行業的生產成本,並促進高新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這些變動一定會從整體上擴大就業,增加社會產出。因為只要允許價格變動,市場就會自動優化資源配置,實 現社會福利最大化——這就是經濟學和一般均衡理論給出的最終結論。

================================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2011第1季外匯存底增加1970億美元。另外,3月份新增貸款為6794億人民幣(折合1040億美元),高於預期。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限制人民幣升幅的政策,加上貿易順差以及資金流入這個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使得中國的外匯存底2年增加了1兆美元。據《彭博社》調查,經濟學家原估外匯存底為2.98兆美元。去年底為2.85兆美元。M2貨幣供應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6%,高於分析師預期。

今天的報告凸顯了大陸決策者所面臨的挑戰,中國政府一方面必須全力控制通貨膨脹,另方面又必須避免人民幣大幅攀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