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屏東悠活麗緻未環評卻營運十四年,環保署、營建署與屏東縣府近三小時討論,認定悠活當年興建集合住宅不需環評,免拆除,可是變更為旅館,卻切割送件違背環評法,作為旅館使用的許可無效,轉請相關單位停止營業,直到通過環評,環保署也將追討不當利得。
切割整個一到六區部分,我們認為部分跟環評法有違背,應該整個區都要一起送,尤其當時已經開發完成,由悠活公司經營管理,因此不能切割只有一、二區提出申請,一、二區小於一公頃所以不用環評。從業者僅切割出渡假村的第一、二區申請就地合法,面積恰小於應做環評的一公頃,即可看出其規避法令規範的專業性;
悠活股東早在廿三年前,就看中恆春鎮萬里桐聚落,向上百名地主收購土地,墾丁國家公園買下價值十多億元土地「養地」,打造「實驗性高檔度假飯店」,前後花了五年硬體完工,悠活在十六年前,以集合式住宅名義向屏東縣政府申請建照,兩年後開始經營旅館。
當時核照權雖在屏東縣府,但墾管處依法要參與會勘、會審,會審過程中,墾管處一名承辦員認為悠活領照應適用八十三年上路的環評法,即使是集合住宅也須環評,悠活領照卻不用環評於法不合。這名承辦員在會審時據理力爭,堅持不蓋章,結果被調職,不久悠活執照順利核發。
墾丁國家公園一般管制區的鄉村建築用地,原規定不得興建旅館,悠活得以「解套」,是內政部為解決非法旅館問題,允許合法化,悠活一、二兩區據此取得旅館許可;這項轉變又被稱「悠活條款」。
根據環評法第31條規定,在山坡地申請開發,或累積開發面積1公頃以上的觀光飯店和旅館,必須進行環評,但民宿完全沒限制,因此在山坡地佔地2.3公頃的牡丹灣,96年向屏東縣政府登記,為4間房間的民宿,完全就是在規避環評。同集團的頂級飯店牡丹灣Villa,更以民宿為名提出申請,且因民宿不得超過五間,該飯店也技巧的化整為零,由不同代表人申請16間。山坡地上開發土地超過1公頃就得環評,牡丹灣占地超過2公頃,還在山坡地上,卻只登記成民宿根本無需環評引發討論。
一般旅客固然難從訂房網頁系統分辨旅館及集合住宅的差異,但身為主管機關的屏東縣政府、墾管處卻不能不知,開門做生意的墾丁悠活渡假村更無法假稱不知。
========================================
悠活第一、二區是屏東縣前縣長伍澤元發的建照,蘇嘉全在縣長任內核給使用執照,前內政部長余政憲在任內,強力主導讓悠活從事旅館「就地合法」;悠活第一、二區雖違規使用,但合法;斷水、斷電的處分應僅限於第三至第六區,不能及第一、二區。據了解,悠活第一、二區變更為旅館,當時經過國家公園審議委員審議、送到經建會審核,且經過行政院會同意通過。此案在建管權移轉時已違法使用,原申請住宅區,違規做為旅館營業使用,是蘇嘉全縣長任內核給的使用執照;不過,當時核給名目為集合住宅區,余政憲任內政部長後,自民國九十二年起強力主導訂定「鄉村區建築用地容許使用旅館審核原則」,通案讓悠活解套並就地合法。
========================================
悠活董事長曾忠信站上火線,律師林玉芬表示,悠活所在土地當初並未禁止興建旅館,而且業者有依規定「預先評估環境影響」,並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審核通過,因此等於「實質環評」,後來的環評規定才改為旅館需環評,因此悠活自始至終沒有違法。曾忠信則認為,官員扭曲法令,讓業者充滿委屈;他忍不住抱怨多年來未前往國外投資,是因為「台灣才是我的家」。
悠活所在土地於1983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以前都是建築用地,依法可興建旅館;1996年悠活申請建築執照時,受到農路、水利地等限制因此分別提出6張建照申請,並非規避環評。
1996年《環評法》子法的認定標準未規定應環評,不過悠活仍依照《國家公園法》第14條及施行細則規定,做了「預先評估環境影響」,同時檢具「環境影響說明書」並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審核通過,因此等於「實質環評」;且1999年完工營運後未曾增建、擴建,所以自始至終沒有違反《環評法》的問題。
關於悠活原為集合住宅卻轉作旅館使用,林玉芬解釋,國家公園規範僅明定「不可設工廠」,未明定「不可設旅館」,當初本來要申請做旅館使用,主管機關墾管處建議悠活以集合住宅申請,因此才會以集合住宅使用;不過後來墾丁國家公園計畫於2002年通盤檢討,明定一般管制區鄉村建築用地可興建旅館,因此悠活才在2004年申請1、2區變更為旅館使用,2006年通過墾管處的核准。
至於其他區域,林玉芬提到,悠活也在2008年向墾管處提出3、4區變更旅館使用,然而墾管處認為法令有疑義,要求1至6區應合併申請變更旅館使用,悠活則在今年提出1至6區的合併申請,才讓事件受各界關心。至於5、6區,林玉芬說當初第5區是供永久村會員使用,第6區則是餐廳,因此沒有申請5、6區的變更使用。
切割整個一到六區部分,我們認為部分跟環評法有違背,應該整個區都要一起送,尤其當時已經開發完成,由悠活公司經營管理,因此不能切割只有一、二區提出申請,一、二區小於一公頃所以不用環評。從業者僅切割出渡假村的第一、二區申請就地合法,面積恰小於應做環評的一公頃,即可看出其規避法令規範的專業性;
悠活股東早在廿三年前,就看中恆春鎮萬里桐聚落,向上百名地主收購土地,墾丁國家公園買下價值十多億元土地「養地」,打造「實驗性高檔度假飯店」,前後花了五年硬體完工,悠活在十六年前,以集合式住宅名義向屏東縣政府申請建照,兩年後開始經營旅館。
當時核照權雖在屏東縣府,但墾管處依法要參與會勘、會審,會審過程中,墾管處一名承辦員認為悠活領照應適用八十三年上路的環評法,即使是集合住宅也須環評,悠活領照卻不用環評於法不合。這名承辦員在會審時據理力爭,堅持不蓋章,結果被調職,不久悠活執照順利核發。
墾丁國家公園一般管制區的鄉村建築用地,原規定不得興建旅館,悠活得以「解套」,是內政部為解決非法旅館問題,允許合法化,悠活一、二兩區據此取得旅館許可;這項轉變又被稱「悠活條款」。
根據環評法第31條規定,在山坡地申請開發,或累積開發面積1公頃以上的觀光飯店和旅館,必須進行環評,但民宿完全沒限制,因此在山坡地佔地2.3公頃的牡丹灣,96年向屏東縣政府登記,為4間房間的民宿,完全就是在規避環評。同集團的頂級飯店牡丹灣Villa,更以民宿為名提出申請,且因民宿不得超過五間,該飯店也技巧的化整為零,由不同代表人申請16間。山坡地上開發土地超過1公頃就得環評,牡丹灣占地超過2公頃,還在山坡地上,卻只登記成民宿根本無需環評引發討論。
一般旅客固然難從訂房網頁系統分辨旅館及集合住宅的差異,但身為主管機關的屏東縣政府、墾管處卻不能不知,開門做生意的墾丁悠活渡假村更無法假稱不知。
========================================
悠活第一、二區是屏東縣前縣長伍澤元發的建照,蘇嘉全在縣長任內核給使用執照,前內政部長余政憲在任內,強力主導讓悠活從事旅館「就地合法」;悠活第一、二區雖違規使用,但合法;斷水、斷電的處分應僅限於第三至第六區,不能及第一、二區。據了解,悠活第一、二區變更為旅館,當時經過國家公園審議委員審議、送到經建會審核,且經過行政院會同意通過。此案在建管權移轉時已違法使用,原申請住宅區,違規做為旅館營業使用,是蘇嘉全縣長任內核給的使用執照;不過,當時核給名目為集合住宅區,余政憲任內政部長後,自民國九十二年起強力主導訂定「鄉村區建築用地容許使用旅館審核原則」,通案讓悠活解套並就地合法。
========================================
悠活董事長曾忠信站上火線,律師林玉芬表示,悠活所在土地當初並未禁止興建旅館,而且業者有依規定「預先評估環境影響」,並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審核通過,因此等於「實質環評」,後來的環評規定才改為旅館需環評,因此悠活自始至終沒有違法。曾忠信則認為,官員扭曲法令,讓業者充滿委屈;他忍不住抱怨多年來未前往國外投資,是因為「台灣才是我的家」。
悠活所在土地於1983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以前都是建築用地,依法可興建旅館;1996年悠活申請建築執照時,受到農路、水利地等限制因此分別提出6張建照申請,並非規避環評。
1996年《環評法》子法的認定標準未規定應環評,不過悠活仍依照《國家公園法》第14條及施行細則規定,做了「預先評估環境影響」,同時檢具「環境影響說明書」並經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審核通過,因此等於「實質環評」;且1999年完工營運後未曾增建、擴建,所以自始至終沒有違反《環評法》的問題。
關於悠活原為集合住宅卻轉作旅館使用,林玉芬解釋,國家公園規範僅明定「不可設工廠」,未明定「不可設旅館」,當初本來要申請做旅館使用,主管機關墾管處建議悠活以集合住宅申請,因此才會以集合住宅使用;不過後來墾丁國家公園計畫於2002年通盤檢討,明定一般管制區鄉村建築用地可興建旅館,因此悠活才在2004年申請1、2區變更為旅館使用,2006年通過墾管處的核准。
至於其他區域,林玉芬提到,悠活也在2008年向墾管處提出3、4區變更旅館使用,然而墾管處認為法令有疑義,要求1至6區應合併申請變更旅館使用,悠活則在今年提出1至6區的合併申請,才讓事件受各界關心。至於5、6區,林玉芬說當初第5區是供永久村會員使用,第6區則是餐廳,因此沒有申請5、6區的變更使用。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