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因斯從小自認為是醜男,還有個綽號叫「豬嘴」

這位未來的經濟學者在四歲半時,就提出了利息的定義:「如果我借你半便士,過了很久的一段時間,你就得還我那半便士,和額外增加的一便士。這就是利息。」

父親很早就發現凱因斯算術和代數能力很強,而凱因斯求學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避免揠苗助長。凱因斯還不到十歲,就已經讀完歐幾里德第一冊,會作一元次方程式,拉丁文可以讀懂歐維德的作品。他做功課的速度很快,因為他能很敏銳地看清事實,掌握重點。

在伊頓求學期間,所有和數學相關的獎項都由他囊括,甚至還拿到化學獎。不過凱因斯並不「唯獎是圖」,他讀書是為了其中的樂趣,而非為得獎的快樂,是少數幾個「懂得欣賞書本價值和長處」的學生,所以成就非凡。凱因斯進伊頓時是第十名,畢業時獲湯姆萊首獎,又是劍橋大學入學考的榜首。

凱因斯擁有學術深厚的家庭背景,父親是劍橋經濟學教授,而母親是劍橋市市長從小耳濡目染於馬歇爾、皮古等經濟大師與父親的學術談話,內在的叛逆因子卻促使他不願就讀經濟系,決意攻研數學,也打下經濟分析的深厚基礎

畢業後,他參加英國的財政高考,這也是一段有趣的歷史他所有科目都接近滿分,唯獨經濟學該科只拿10分,因為整張考卷盡是屬於他自己的總體經濟理論,與閱卷老師的古典學派個經學說格格不入,還被評為異端,眾所矚目的他是人人預測的榜首,但成績揭曉卻是榜眼,直到60年的檔案解密後才終於公開的這個令學術界困惑的疑問

考上財務官後分配至印度,但因風情水土不服,才決定向劍橋大學申請就讀研究所,從此正式踏入經濟學的學術殿堂,開啟了Y=c+I+G+(X-M)的凱因斯總體經濟思潮,從此再未離開劍橋大學,用畢生心血投入經濟研究

凱因講求精準,不論什麼事,他都要求切實的意義,最好有精確的數字。他時時注意時間,記載做每件事費時多久。他曾記下自己準備歷史考試費時一小時半,讀了十六頁,但「以前從未超過十五頁」。

終其一生,時鐘隨時都在他身邊滴答響,但他卻從未予人匆忙的印象。

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期間,凱因斯為英國建立了一整套經濟體系,使其有能力應付長達六年的世界大戰。此後,一九四四年,年屆六十的凱因斯率領英國代表團,出 席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布列頓森林(Bre tton Woods)制度貨幣問題會議,成為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主要推動力量,戰後的世界金融體系由此建立。(兩年後,凱恩斯在英國病逝。)

================================

凱因斯搞了一樁大膽的期貨投機,導致他將要收到等同大英帝國一個月需求量的麥子。傳統訂定期貨契約的方法,是付出現貨價格和合約價格的價差;但凱因斯決定堅持他的判斷,拒絕補差價、要收取實物,堅信市價終究會高過他的合約價格。儘管美感的堅持很少能勝過商業考量,但凱因斯想將國王學院禮拜堂變為穀倉的魯莽計畫還是沒成功,因為這座建築顯然不足以容納他的貨物。凱因斯祭出拖字訣,以質疑這批貨的品質而拒收,抱怨每立方英尺所含的象鼻蟲超過許可數量。折騰了好些日子除去象鼻蟲後,麥子的市價高漲,這位狡猾的經濟學家終於用這份合約賺了錢。

凱因斯是早期的價值型投資者,相信「最適合我們的座右銘是『靜下來』」,要把短期間的價格波動視為「噪音」,自律的投資者要有耐性,等待市場不再是投票機器,重拾它作為評估機器的角色。

凱因斯認為,對於不理性的群眾行為,唯一合理的反應,是讓賭徒自己玩短期,他則對選擇的股票組合奉行「穩定」的策略。這種買進持有(buy-and-hold)的策略,不僅自然補強了以未來收益來源評估股票的投資哲學,還讓長期投資者得到低交易成本的優勢,享有複利驚人的益處。

在穩定的冒險精神洪流中,投機者就像水流中的氣泡一樣無害,但是當冒險精神變成投機漩渦中的氣泡時,狀況就很嚴重了。當一個國家的資本發展變成賭博活動的副產品,這種發展很可能搞砸了
──凱因斯,《一般理論》

一九三二年,他出席一個皇家委員會,提出「賭博最好賭無足輕重的事物,不要與國家的工業和貿易有關係。」

凱因斯比較股市賭徒與商品、貨幣市場投機者造成的社會性危害效應,認為後面這種類型的投機者有「很有用,幾乎不可或缺」的功能,能為意料之外的風險狀況提供確定性:「風險必然存在,而風險最好由夠資格或是想承擔的人來承擔,不要由沒意願也沒能力承擔風險的商販承受,這會導致他們由自己的本業分心。」

凱因斯解釋道,相對之下,股市的社會目的是「將新的投資導入最有利可圖,未來收益高的管道」一檔股票的股價表現,不只影響該公司在股市籌措的資金,也影響該公司的借款能力、收購能力,與能運用的策略。有鑑別力的資本主義有個基本原則,即股市應該獎賞最成功的企業。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謂「成功」,其定義簡單而嚴苛──即能長期獲利

股市投機只會使資金與名聲從優良企業上頭轉移,扭曲資金流動向。就像凱因斯在《一般理論》中所說的,「有技巧的投資有個社會目的,就是擊敗『時間』與『無知』這兩種矇蔽未來的黑暗力量。」在凱因斯理想的世界裡,股市中到處是為了「持有」而買股票的人,全是基於對「一項投資可能收益的長期預測」,而不是預測大眾心理短期擺盪的賭徒。

「錢是拿來用,不是拿來存」的觀點。凱因斯提倡「投資得多少有點全面性的社會目的」
,正反映了他的信念:某些狀況下,國家任命的官吏應該比暴徒似的市場做得好。投資期間長,不只讓投資者不再被波動的價格分心,也保護他們不被交易的固有費用(證交稅、手續費等)耗去資本。更重要的是,「靜下來」的哲學,會把股市活動約束在報價與內在價值產生顯著差異時進行,讓投資人得以享受複利驚人的力量。複利運作的方式有如金融的雪球,如果一項資產的收入可以再投資下去,則這收入能賺取更多收入,而資本則以幾何級數增加。

「七二法則」:將七十二除以投資報酬率或利率,就可以得到資產變兩倍所需的時間。


別聽經紀和顧問的股票經紀人:低下的可憐人,靠買賣基金裡的股份賺錢。
──薩慕爾.強生,《英語辭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說到底,經紀人錯了本來就不奇怪。先別說他們是圈內人的這種優勢,如果他們能提供好建議的話,早就賺了大錢退休了。」 「凱因斯認為投資管理是低下的職業,我很贊同。大部分的工作內容只不過在一堆永遠相同的普通股之間轉移,這些人盡幹些彼此抵消的事。」 這就像巴菲特警告過的︰「別問理髮師你該不該剪頭髮。」經紀人鼓勵過度交易,而手續費、買賣價差和其他代理人的費用,嚴重侵蝕了活躍投資者的資本基礎。

過度活動有如自殘
除了逃稅之外,其他知性的探索至今已無利可圖。──凱因斯


巴菲特給波克夏股東的一封信中寫道:「對於投資者而言,進出作愈多,利潤愈少。」

我相信投資要成功,取決於幾項因素,其一為︰無論如何,都要在數年間緊守大量的單位。──凱因斯對國王學院產業管理委員會所言,一九三八年五月八日

投機成功會帶來短暫但強烈的滿足感,這點凱因斯比大部分人更了解。他在《一般理論》書中,抱著從財富偷獵者變為財富看守人後的內疚,指出「人性喜歡速成,而一般人會以很高的貼現率把遠期收益變現」。今日的行為財務學稱這種特殊心理狀態為「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人在小盈利比大盈利來得快的情況下,會偏好小盈利;在大小盈利都要比較久以後才實現、且實現時間相近,人們又會傾向偏好大盈利。

人對於兩種選擇項的偏好隨時間改變而產生變化,發生偏好互換,這種情形稱為雙曲貼現),凱因斯投資生涯後期耀眼的股市成功,便是以《一般理論》為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