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不動產投資專家王泰翊
Published  2009-08-05 12:15:02

台北市南港區都市發展前瞻(二)--台北市南港區相關重大建設計畫

壹、南港區相關重大建設計畫
  南港區在基隆河截彎取直及鐵路地下化等重大計畫實施後,為有效及再利用相關新生土地及公有閒置土地,帶動我國產業發展,台北市政府配合中央重大政策,辦理「生技中心、軟體中心、會展中心、文創中心、站區中心」等五大中心計畫案,其內容如下:
1. 站區中心:
  配合鐵路地下化計畫及高鐵、鐵路與捷運等三鐵共構工程計畫,以南港車站大樓為核心發展,規劃車站周邊300 公尺範圍土地使用,使其機能可配合高鐵運輸服務特性、鐵路交通遍佈全國之普及服務性及捷運運輸之快速便捷性等,以提供全新之商旅與觀光服務、國際會議中心 及企業總部等使用為主。
  南港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基隆路至大坑溪隧道工程段)預計於100 年完工。
2. 軟體中心:
  軟體中心係以南軟一、二、三期基地為核心發展,設置智慧型工業園區,提供完善與先進之軟體發展環境,提升國內軟體人員生產力及軟體產品品質,改善軟體業者 競爭體質,降低經營成本,加速我國軟體產業升級,據以建立我國發展資訊軟體及知識密集工業之國際形象,並逐漸發展成為「亞太軟體中心」。


圖P2-0 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另南港經貿園區計畫自85 年公告發布實施「擴大及變更臺北市南港區主要計畫案(南港經貿園區特定專用區)案」及「擬訂南港經貿園區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案」後,於 92、93 年間完成土地開發及公共工程作業。另為因應社會與產業環境變遷,提供更完善之產業發展環境及配合行政院積極推動全國生物技術產業育成中心,於93、94 年公告修訂軟體園區第3 期、電信用地及南港展覽館土地使用管制計畫案。96 年再配合全球經濟與產業環境之變遷,就南港經貿園區內之土地使用與都市設計管制等規定,進行通盤檢討並於97 年9 月30 日經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
  預期該通盤檢討案通過後,將促使南港經貿園區之相關管制更符合產業發展之需求,並提供更佳商務服務與居住空間,成為國際性經貿交流中心與軟體資訊發展中心。

 

圖P2-1 五大中心位置示意圖


3. 文創中心:
  為扶植流行音樂發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自91 年起推動創意文化產業政策,期待藉由流行音樂中心表演設施之供給,培育並強化我國在華文流行音樂上的優勢地位。
  台北市政府奉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指示,擇定南港區鐵路地下化後新設之公園用地作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用地,並將南港區向陽路東側台鐵用地及中華電信南港機 房用地變更為公園用地(供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使用),其主要計畫於97 年1 月14 日公告實施,細部計畫於97 年2 月26 日公告實施。
  本案後續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列預算補助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後續規劃設計與施工等相關事宜。該用地將以流行音樂中心為核心發展,籌建大型流行音樂 表演中心等相關設施,並結合文化產業,培育文化創意人才,保存臺灣文化資產,改善版權加值及其運用,建立流行音樂整合資訊平臺。全案預計於101 年完工使用。
4. 會展中心:
  以南港展覽館(C1)為中心發展,周邊商業區將朝向發展會展產業支援之空間使用為主,包括國際旅館、支援展覽需求之國際會議中心,以及關聯產業之辦公空間等,以完備整體會展中心發展。


圖P2-0.1南港展覽館


  另為促進我國會展規模達到國際級水準,增加展覽席次,台北市政府協助提供現有南港國小現址及周邊共3.3 公頃土地,以共同分潤方式提供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設置二代展會中心。其細部計畫於97 年3 月10 日公告實施,硬體設施預計於101 年完工並開始營運。
  第一展覽館目前可供展覽攤位為2600 攤,與第二代展覽館2400 攤共計未來可滿足國際級展覽之5000 攤需求,故該計畫除可提升我國國際展覽能力,將帶動我國會展產業與相關產業之發展。
5. 生技中心:
  中央研究院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北臨忠孝東路,西與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2 廠連接,為我國學術研究之龍頭。故為發展我國在基因及生技相關基礎之研究,並善用大臺北研發資源,中央研究院依行政院95 年12 月18 日「臺北南港第202 廠遷移可行性」第4 次會議決議,在202 兵工廠釋出25公頃土地上設置「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供學研機構、創投業者得以合作的軟、硬體平台環境,並將第202 廠配合園區開發所需緩衝區之土地,納入本次計畫範圍內辦理都市計畫變更。本案主要計畫業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97 年9 月9 日第690次審議通過。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預計於105 年開發完成,預期在該園區設置後,將可引進就業員工數約4,700 人,並擴大中央研究院的研發能量,提升生技產業研究成果產業化的能力,另結合高鐵與南港車站三鐵共構的發展及南港軟體園區,將建構「台灣創新研發走廊」, 塑造南港區生技研發氛圍。
  另為疏導舊庄地區往市區之交通量,該計畫案規範該園區於後續開發配置時,應留設園區內之聯絡道路,銜接東側之研究院路、四分溪防汛道路,與北側穿越忠孝東 路銜接興中路之隧道路段,作為聯絡南港舊庄地區與南港車站之服務性道路。至聯外道路所需土地將另案辦理都市計畫變更。

貳、週邊相關開發計畫
1.南港輪胎都市計畫變更案
  該計畫範圍內主要係南港輪胎工廠所在,南港輪胎工廠設立於日據時代,為創造南港產業及地區繁榮之先鋒,惟因面臨都市土地使用型態需求的轉變及產業環境之變 遷,該基地已不再適宜繼續從事工業生產。故在該公司規劃遷移工廠生產線並不維持為原工業區使用之情形下,暨配合南港地區發展科技產業都市發展政策,提供鄰 近地區所需公共設施,並同時考量鐵路地下化及捷運完成所帶來之開發契機,將土地作整體規劃以完整提供鄰近地區產業及居住活動所需之相關服務。
  該計畫經「臺北市主要計畫商業區通盤檢討」與「修訂臺北市南港地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審議結果,擬變更為「特定專用區」做為複合型商業使 用,並設置辦公服務、商務展覽、休閒娛樂及購物中心等項目,提供南港地區經貿、學術活動所需之辦公服務、商務展覽等設施,其回饋之公園用地並將提供流行音 樂中心使用,案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96 年11 月13 日審議通過。


圖P2-2 南港輪胎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示意圖


2.東新街國揚工信都市計畫變更案
  該計畫土地原屬策略型工業區,在社經環境改變下,其土地使用已非作工業使用,故國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期望藉由南港區鐵路地下化之契機,為鐵路沿線工業區土 地轉型開發塑立一良好典範,爰研提都市計畫變更案。該案已於97 年10 月7日內政都市計畫委員會第692 次會議審議通過。
  該計畫依據「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規定,以自辦市地重劃方式辦理開發,規劃商業區用地,供商務服務、商務住宅、購物及娛樂使用,延續活動人口 及時間以健全南港地區生活機能,並透過同一完整街廓整體開發之方式,將捐贈之公共設施集中留設,可提供面積較大、形狀較完整之公共設施,提高地區公共設施 品質。


圖P2-3 國揚工信計畫案主要計畫示意圖


叁、南港區基本環境分析
一、自然環境現況

    南港地區位於 臺北盆地的東緣,臺北市的東南方,基隆河下游南岸,南港地區除了南側有高度1200 公尺以上的山丘外,北側大都是平坦的沖積平原。計畫區位於南港山系之北側,南側地勢較高,多為山谷所圍繞,北側地形平坦,地勢由南向北漸低。


二、人口發展現況
(一)人口成長

    台北市及南港區86 年至96 年人口成長呈現不穩定狀態,尤其在社會增加率部分更為明顯,由歷年的自然增加率來看,南港區均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另就社會增加率來看,於89 年增加至0.03%,推究其可能原因係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第一期進駐(88 年底),以及捷運南港線(至昆陽站)通車(89 年底)之影響。在92 年底第二期完工進駐後,94 年南港區的社會增加率亦顯著增加至3.38%


表2-1 南港區88 年至96 年人口成長概況表


(二)人口結構
    南港區與臺北市於86 年與95 年之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均有老年化傾向,95 年的扶養率分別降至37.78%及39.17%。
(三)戶數戶量
    南港區戶量從民國88 及96 年間,分別由3.24 人/戶降至2.87人/戶。顯示該區戶數十年間雖持續增加,惟因都市化程度影響,戶量持續減少。


表2-2 南港區戶數及戶量統計表


三、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南港地區從民初包種茶研製的茶業重鎮,四十年代台肥南港廠、聯華及僑泰興麵粉廠、國產實業、百代實業等工業大廠進駐成為北部工業城,至目前南港經貿園區設 立陸續引入軟體研發、生物科技、會議展覽等新形態產業,南港區的產業發展已歷經數次轉型,以下將就臺北市及南港地區產業發展現況及趨勢進行說明:
1.各級產業人口結構分析
  臺北市近十年來產業人口主要以三級產業為主,自85 年起佔總就業人口數76%以上,近年更攀升至80.5%,顯見服務業為主的三級產業長期以來皆為台北市主要產業,而仍有越來越高的比重,相較一、二級產業 就業人口則呈現逐年緩慢減少趨勢,顯示臺北市產業結構仍持續逐年改變,越趨仰賴三級產業之發展。
2.行業組成及變動情形
  依工商普查資料,臺北市各部門員工數佔總行業之比例變動,85 年至90 年間變動不大,二級產業中僅製造業呈現些微成長;而過去以製造業為主之南港區,85 年員工數為總行業比例之37.09%,90 年下滑至30.44%,略低於批發及零售業員工數佔總行業員工數32.88%之比例。
3.南港地區基礎產業
  製造業於85 年及90 年均為南港區基礎產業,產能較臺北市為弱。此外,85 年工商服務業對照90 年行業分類包含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以及租賃業,其中租賃業於90 年行業類別中與不動產合併。另85 年至90 年間,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漸為地方基礎產業,究其原因可能為南港軟體園區開發產生產業結構轉變。另南港經貿園區內軟體園區第一、二期分別於民國90 年及92年完工進駐,因此南港區85 年至90 年間之產業結構開始產生變動。後續南港車站三鐵共構、南港展覽館等重大建設陸續完成,以及南港車站周邊各新生土地相繼開發,其衍生效益將會持續發酵。

四、人文景觀環境
(一)歷史文化建築

  南港煙囪為南港區唯一之歷史建築,建於民國48 年。南港煙囪位於南港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南港廠內鍋爐室,其功用為排煙使用,煙囪為鋼筋混凝土構造,高度36.5 公尺,自南港輪胎開始營運即使用至今,期間經過數度修建,結構不佳,惟因可見證南港地區之發展,故於民國93 年7 月19 日列為歷史建築。
(二)老街聚落
1.中南街
  中南街為南港最早開發的一條街,於清末時因鐵路經過而興起,日據時期中南街與今日的南港路段垂直,因此稱為「橫街」,光復後以位於南港中央位置而得名。
  中南街全長444 公尺,道路寬度5.5 公尺。中南街先後遭三次橫割,第一次為清光緒17 年(1891 年),為興建鐵路,將中南街28 號以南至現42 巷之間的土地徵收,除興建鐵軌外,並於附近設有小型平台供旅客上下車,稱為南港乘降場。明治38 年(1905 年),南港火車站正式設於東南街,日人廢乘降場,改在中南街頭設台車月台,稱南港仔站。台車軌道自研究院路而來,沿中南街左轉42 巷形成土炭、材薪的集散地,店家逐漸沿著台車路線聚攏形成街肆。第二次是民國60 年為延長忠孝東路,將中南街76 號至102號之間的房舍拆除,新建中南街此段的橫向街道(忠孝東路7 段),第三次則是於70 年代末將中南街121 號至125 號之間的123 巷拓寬,121 號的房舍也因拓寬馬路退縮不少。現今仍經營傳統行業:雜貨舖、菜店、米行、中藥舖、製冰廠、洗衣店、玻璃行等,其中,全興茶行已有40 年的歷史,為南港第一家的茶葉公司。

2.東南街
  東南街原是一條牛車路,約日據明治38 年(1905 年)在這裡建了一座木造火車站,轉運大坑(舊莊)、四分仔(研究院路二、三段)和內湖的煤炭,因此商店林立,短短的一條街上就販售了各式各樣的食、衣、 住、行日常用品,還有當時頗具規模的第一戲院在此營業,街道因此形成。光復後依相對於中南街的方向命名為「東南街」,此街長約130 公尺,起於南港路一段,終於南港火車站,與中南街平行,街道寬5~8 公尺。民國五十五年南港火車站升格為二等站,東南街的光芒便更勝於中南街,成為南港第一街,後來火車站移位後,東南街就開始衰退,現在的東南街非常蕭條。


圖F2-3 文化資源分佈圖


肆、發展潛力與課題
一、發展潛力
(一)擁有重量級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具備充沛的研發動能及生技相關基礎研究居龍頭地位。
(二)南港軟體園區及國家設計中心ICT 軟體與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南港展覽館完工及第二代展會中心計畫案之推動,創新研發及會展產業已現群聚效應。
(三)鄰近中山高速公路內湖和東湖交流道,以及第二高速公路與北宜高速公路之南港系統交流道,交通便捷。
(四)捷運南港線東延段將往東延伸至南港展覽館,並結合鐵路及高鐵南港站之三鐵共構車站通車,未來該區大眾運輸系統發達,為帶動地區再發展契機。
(五)鐵路地下化後,臺灣鐵路管理局管有大面積鐵路相關設施廠房均將遷移或無使用需要,可騰空供作公共設施或配合中央重大政策之推動。
(六)鐵路地下化後騰空土地,將規劃一20 公尺林蔭大道,除作為南港東西向地區性道路外,其增設人行步道與自行車道將可重新塑造本區高品質的居住生活與浪漫優雅的都市意象。


二、發展課題
(一)目前計畫區內土地大部分屬低度使用,且住、工、商混雜,服務性公共設施缺乏,實質生活環境品質與整體都市意象均不佳。
(二)大宗公私有土地閒置或低度使用,影響土地整體利用與鄰近私有土地開發意願。
(三)停車空間不足-週邊地區(尖峰小時)整體停車供需比為0.90,停車位供給與需求差額近400 個。
(四)鐵路地下化後,因地下通道非沿現行鐵路路線挖設,故其連續壁位置與覆土層深度等將影響週邊土地建築使用。
(五)產業活動及土地使用日趨熱絡,南港路及部分道路因路幅寬度不足或不連續性,將形成交通瓶頸。
(六)南港區土地使用多以工業與住宅為主,缺乏寬廣之開放空間及大型公園綠地。
(七)南港區因持續發展致用電量激增,依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評估需增建變電所以因應南港區用電需求。然變電所係屬鄰避設施,計畫區內之玉成變電所目前亦因附近居民抗議而停工中。

伍、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目標與規劃原則
一、都市計畫目標
(一)配合南港區各發展中心及重大政策如南港軟體園區、會展中心、車站中心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等,檢討鐵路地下化後新生道路及週邊新興環境,打造未來新南港。
(二)檢討低度利用之公有或公營機構所擁有土地,重新配置破碎分散之公、私有土地,並調整都市計畫,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及因應產業發展需求。
(三)配合推動國家重大政策「建設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計畫案」,於南港區都市計畫內協助取得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計畫案內之私有土地及中華電信南港機房土地。
(四)增加計畫區內公園綠地面積,美化南港環境景觀,並以鐵路地下化後之空間軸帶,由西向東串連公私有土地,發展多核心走廊型都市空間結構。
(五)重新檢討計畫區內交通路網,調整計畫道路位置、拓寬道路寬度,並規範人行與自行車空間之留設,期建構綠化與景觀兼具之交通路網。


二、規劃原則
(一)延續「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規畫定位
    依台北市政府90 年9 月28 日公告實施「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之功能定位及規劃如下:
1.南港區功能定位
  為創造經貿、生產、居住、交通、環境、休閒、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機能均衡之臺北東區新都心。
2.工業區規劃構想
  南港地區部分土地使用權屬單純之工業區土地(包括臺電中心倉庫、南港輪胎工廠、僑泰興麵粉廠及聯華麵粉廠、臺電電力修護處、公賣局瓶蓋工廠等)由於整合較易,且原工廠經營者亦多有轉型之意願,可變更都市計畫為其他使用分區,並藉由回饋方式提供該地區公共設施。
3.公共設施規劃構想
  本計畫區由於發展限制,已無足夠土地可資以劃設區域性公共設施,故優先檢討公有土地設置地區性公共設施外,採用公共設施多目標使用方式或配合變更回饋計畫集中留設。
(二)都市計畫工業區變更審議規範與商業區通盤檢討
依內政部訂頒「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與「修訂臺北市主要計畫商業區(通盤檢討)計畫案」之精神與相關規定,另於細部計畫擬訂土地回饋比例,以符「社會成本內部化」原則。
(三)檢討計畫區內低度利用公有土地及其街廓、重新配置公共設施及創造優質生活圈
    為因應南港各發展中心及未來重大政策用地需求,由市政府主動檢討鐵路沿線工業區中低度利用之公有土地及其所在街廓,並藉由都市計畫變更與跨區市地重劃方 式,集中公設用地塑造更寬廣之公園綠地、調整交通動線與可建築土地,以推動優質環境示範區域,吸引街廓週邊私有土地加速更新。
    另將臺鐵回饋本市之商業區等土地納入重劃計畫內參與配地,提升本計畫之財務可行性,以順利推動本計畫。
(四)交通運輸計畫
1.以大眾運輸為發展導向、打造人本交通運輸計畫
  南港地區未來以大眾運輸為發展導向,以鐵路、捷運及高鐵、公車等運輸系統建構南港地區大眾運輸網。
另於南港鐵路地下化後新生道路留設人行與步行空間,並規範計畫區內土地須退縮留設人行空間,以供建構舒適人行空間,落實台北市綠色交通運輸政策。
2.道路系統
  考量地區道路服務與緊急救災需求,本計畫區以南港路、忠孝東路與鐵路地下化後新生道路為貫穿南港區之東西向主要道路,南北向則以東新街、昆陽街、向陽路、興華路與興中路為主。
  另為建構區域性交通服務路網,於鐵路地下化後週邊部分土地作為設置南北向計畫道路、拓寬昆陽街等使用,並規範南港路南側於未來開發時應退縮建築,並留設5 公尺作車道使用,以增加南港路之道路寬度。


三、土地使用構想
(一)本計畫土地使用規劃
    配合中央重大政策及南港各中心發展計畫,並利用鐵路地下化後鐵路南北側隔閡之消弭、新設20 公尺寬景觀道路及南港捷運線東延興建等契機,本計畫區內土地使用規劃自玉成街以東至向陽路區域,配合北側工業區與南側住宅區之使用現況,規劃為住商混合 區。另向陽路以東至南港輪胎用地西側,規劃
為大型開放式公園用地以作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發展腹地。至原瓶蓋工廠所在街廓與僑泰興麵粉廠所在街廓,則配合南港車站中心之發展,規劃為商業區。原位於瓶蓋工廠之轉運站則移至南港車站東側,以利瓶蓋工廠街廓整體開發使用。
(二)各分區規劃構想
1.住商混合區
  本計畫編號A 區及編號B 區之土地,相較於臺北市其他發展策略型產業園區,如內湖科技園區、內湖大彎段工業區、南港西新里工業區及南港軟體園區,無論是整體外部環境、產業群聚優勢 或使用彈性等,該計畫區所屬策略型工業區較缺乏招商發展產業誘因。且該區土地大部分屬臺電公司與臺灣鐵路管
理局管有土地,權屬較單純,其街廓內之 私有工業區土地亦有轉型開發意願。另就交通區位來看,該2 區土地位於松山車站與南港車站(三鐵共構)發展軸線西端,為鐵路地下化後重要交通節點,具備良好區位以發展商務及住宿設施,以服務內湖、南港地區科技園區 衍生之商務需求,兼具帶動南港都市發展轉
型條件。


圖P2-4 土地使用規劃構想示意圖


  藉由整體開發契機及依據「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之構想,對於南港區低度利用工業區土地,順應環境變遷與鄰近土地利用之調整, 變更為「住商混合區」,以調和部分商業區與部分住宅區之混合使用,作為北側工業區與南側住宅區之緩衝空間。除可提供工業區住宅需求,其商業空間與統一配置 公共設施空間亦可作為毗鄰住宅區居民之商業及休閒活動使用。
2.商業區:
  本計畫編號D 區及F 區鄰近南港輪胎計畫案、南港三鐵共構車站,區位及交通條件優異,為配合南港車站中心之重大計畫,並作為延續流行音樂中心、南港輪胎商業區、南港車站至南港 經貿園區商業軸帶意象,作為南港車站中心之輔助功能與提供地區民眾之消費需求,規劃該2 區土地朝向商業複合型功能之開發類型,並依「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之構想,劃設為「商業區」。
  本區期透過多功能使用之規劃,提供辦公服務、商務旅館、展覽、休閒娛樂及購物中心等複合型使用功能,配合南港車站之交通運輸優勢,使本區不僅成為南港商業 服務中心,更能完整提供休閒娛樂及商務活動等服務機能,改善南港區之舊有工業意象並提升南港居民生活品質及設施服務水準。
3.公共設施
(1)公園用地:
    考量南港區基隆河以南至忠孝東路以北之區域,因過去之工業區定位,缺少大型開放空間或公園。故本計畫以市地重劃方式集中公共設施用地於編號C 區域內,除可提供南港區大面積開放之空間與公園,並可支援作為未來流行音樂中心或其他重大政策之發展腹地。
(2)道路用地:
    配合區域交通路網之建置、調整計畫道路位置以順行路型與拓寬道路因應交通需求,劃設道路用地。
(3)轉運站用地
    為因應原瓶蓋工廠之整體規劃需要與配合南港車站中心之三鐵共構特性及鄰近轉運需求,依「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之規劃構想,將編號E 之商業用地規劃為轉運站用地,供大眾運輸或其他交通工具之轉運使用,以發揮區域運輸中心服務功能。

陸、開發方式、實施進度與經費
一、開發方式
(一)本計畫區內土地開發以公辦市地重劃方式辦理,使開發成本公平負擔,並促進地利共享。
(二)90 年9 月28 日公告實施之「修訂臺北市南港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內已將臺鐵調車場部分土地劃設為公園用地與交通用地,並載明由台北市政府無償取得,該等 土地因已計算變更回饋,故臺鐵調車場街廓內臺灣鐵路管理局管有之策略型工業區土地不納入本案跨區市地重劃範圍。
    另為配合臺灣鐵路管理局後續管理土地之完整性併調整計畫道路位置,將B-1 範圍內土地(原屬回饋台北市政府無償取得之道路用地與公園用地)與B-2 範圍內土地(原屬臺灣鐵路管理局管有之策略型工業區土地)進行交換;另為增加本計畫市地重劃之可行性,將交換後之B-2 範圍內土地變更為住商混合區並納入市地重劃範圍內,增加配地區位之彈性。惟B-2 範圍內土地、臺鐵調車場回饋公園用地與供作道路使用等土地須無償移轉土地所有權予臺北市所有。


圖P2-5 市地重劃範圍示意圖


(三)本計畫範圍之編號E 街廓內,因部分商業區土地已為台鐵作為南港車站出入口使用,故將剩餘土地約5000 餘平方公尺作為轉運站用地。
(四) 另關於計畫範圍編號F 內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土地,因該土地已完成興建企業大樓,故為避免增加市地重劃範圍內各權益人之財務負擔,聯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之土地不納入市 地重劃範圍。其同街廓東側之原屬住宅區土地僅配合使用分區之整體性而變更為商業區,不納入市地重劃範圍。
二、實施進度與經費
  本計畫預計於民國101 年完成重劃相關作業,其重劃區內公共設施用地及相關費用由參與市地重劃之各土地所有權人共同負擔,另公有土地之後續開發經費由各權管單位自行編列預算支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