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資料與精確的數字,突顯出一般民眾對於風險認知的兩極化荒謬現象,值得一般投資理財大眾深思,並引以為警惕。

例如車禍成為兒童死因第一位,只因其他死因(主要為傳染病)的比例降低得更快;癌症的死亡率變高的原因,主要是其他死亡率大幅降低所致;恐怖綁架、受到槍傷或飛機失事死亡率,可是遠遠低於一般車禍的死亡人數;另以美國為例,每年平均有3萬6000多人死於流行性感冒及其併發症,但肥胖卻造成10萬人死亡…。

對風險過度恐懼的結果,就是將大筆的預算,花在不正確的地方。依據美國的研究顯示,政府及學校當局為了避免發生性極低的校園槍擊事件,把錢花在金屬探測器、警衛以及教孩子們怎樣逃離持槍歹徒顧問的身上,就不能花在書本、教師,以及所有孩子們真正需要的其他需求上。

作者認為一般人對風險的認知偏差,主要是來自於:當媒體、企業或政治人物對於某一種風險「過度重視」或「存心欺騙」時,會使人們「高估」風險,使該項風險變得更加恐怖;而在「刻意忽略」時,民眾就有可能無法正確評估風險的嚴重性。其結果是:一般人越來越害怕相對微小的風險,而刻意忽視其他更大的風險。

一般來說,風險是用「相對風險(與其他風險相比)」與「絕對風險(發生的機率)」兩種方式來形容,這兩者決定了個人對風險的重視程度,以及該不該花大成本進行風險的交換。

只不過,一般人對於風險的認識,不是「太過高估」,就是「太過低估(也就是所謂的「樂觀偏誤」,人們容易比較樂觀地看自己,例如在被問到開車技術、聰明與直長相時,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在平均水準之上」)」。

之所以導致這樣的結果,作者歸因於一般人的「直覺判斷」,而不是「理性思考」。作者指出,人腦不只有一個,而是兩個思考系統—系統一與系統二,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直覺(感覺)」與「理性」。系統二的「理性」工作緩慢、檢視證據、計算並思考。

系統一則是「無意識的心智」,其特點就是「快速如閃電」。這樣的特性非常符合處在蠻荒時代的人類老祖先的生活所需—因為當有東西在高大草叢中移動時,直覺讓人不需要參考百科全書決定該怎麼做,瞬間下決定讓胃緊縮、心跳加速並讓視線鎖定目標。

直覺的優點是:可以利用簡單的經驗法則評估狀況,並且在瞬間做出決定。但缺點則是:經驗法則可能會導出非理性的結論。而且最重要的是:直覺的刻板印象常常會因為有心人士或媒體的蓄意誇大、新奇、專注與重複的記憶(被想起來的容易程度),讓風險變得更加嚴重及可怕。簡單來說,「壞消息」會全面性提高風險的估計,而「好消息」則會降低風險的估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