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路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rthur Lewis於1968年提出。指發展中國家的二、三級產業不發達,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務農收入低,城鎮工作的收入略高,大批農民因此湧入城鎮,而在農村勞動力耗盡後,城市勞工市場需要大幅加薪才能請到新工人。也就是農村廉價勞動力被經濟增長全部吸納後,工資會顯著上升。

與“路易士拐點”同樣有名的說法,叫做“拉美陷阱,在80年代,拉美一些國家的大批農民湧入城市,形成了龐大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一度經濟高速增長,城市迅速繁榮,但二十年過後,當人口紅利枯竭,當勞動力供求關係出現大逆轉,當很多農民工不來的 時候,巨大的資本也會選擇走的

瑞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日韓大約在6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了路易士拐點,一大表現就是製造業工資開始大漲。“拐點出現十年之後,日韓的經濟結構有了很大轉變:服務業大規模發展,比重大幅提升。“這也符合了中國現有的經濟轉型升級趨勢。”日本和韓國的發展歷程已證明,儘管在經濟起飛階段廉價勞動力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依靠廉價勞動力實現經濟增長的路徑難以 為續。

深圳聚豐挽留工人的做法、本田汽車工廠的罷工和富士康的工資加倍都是路易士拐點的跡象。路易士拐點是製造業競爭力的分水嶺:隨著勞工開支上升,增長幅度放緩,隨著增長吸收便宜勞動力之後,工資上升,中國正在失去過去的競爭優勢。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黃說,“如果說21世紀第一個十年是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快速崛起的十年,路易士拐點之後將看到相反的趨勢,今天集中在中國的全球製造業活動可能在別的地方找到出路。”

低工資的印度和越南等國正在準備接過製造業。摩根斯坦利根據日本外貿組織的數據計算,上海的最低工資為每月141美元,孟買為77美元,而河內只有74美元,在低檔出口行業,中國已經有了競爭力輸給越南的例子。職位空缺和找工者比例超過0.96之後,地區勞工短缺就開始出現。中國東部,兩者比例為1.01,而珠江三角洲高達1.26,福建也達到1.14。適合勞動密集型工作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已經從2007年的1.2億下降到2500萬人,因此東部就業市場緊張。

儘管如此,香港匯豐銀行中國經濟師曲宏斌(音譯)說,中國工人工資同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低得多,工人收入增加也將促進消費,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未來,中國不僅是個出口國。隨著工資上升,消費也將增長。


發改委專家:中國路易士拐點將在未來5-10年出現

中國農民工短缺在2010年變得十分突出。筆者估計,2010年低端工人工資暴漲了近四成,而且在今後三四年會繼續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漲。其實, 中國目前還沒有到農民工絕對短缺的地步,只是農民工流向發生了變化。在2005年,70.3%的農民工流向沿海地區打工,中部與西部各占14.4%及 15.0%。在2009年,隨著工廠生產線內遷和基礎設施項目啟動,中、西部出現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吸引了農民工總數的17.0%及20.3%,而留在東 部打工的農民工占比則減少至62.5%。同時,內需市場(尤其是服務業)火爆,對低端勞工需求甚殷,又搶走了沿海製造業的一批工人。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多 了一批留家務農的。

聯合國測算,中國勞動力將於2017年進入負增長(人口於2032年進入負增長)。由於內需的迅速擴大,服務業的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建 設的全面鋪開,筆者預計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於2014年左右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至2017年,勞工需求達到8.37億人,供應為8.19億人,就業市場淨 短缺達到1760萬人,這個數目相當於美國現有勞工總數的11%,日本的25%,德國的41%。

從宏觀上看,它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黃金時代已開始褪色;中國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已差不多走到 盡頭;中國長達7-8年的通縮時期,已徹底結束。從國際角度上看,製造業模式,可能面臨一次全面的調整;過去十年的全球低通脹,也會遭遇衝擊。

這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既是危,又是機。從投資角度,路易士拐點意味著什麼?
1、 以過往新興國家的經歷看,路易士拐點之後,低端工資無一例外地會出現一次持續的飛漲,低端消費市場迅速擴張。這種情形肯定會在中國出現。
2、 工資上漲常態化,帶來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此輪通脹之後,CPI的回落估計有限,中烈度通脹可能持續存在。
3、 低端住房需求與家居改善需求大增,不過這是一個與現有房地產市場不同的新市場,建材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傢俱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料大過開發商。
4、 加大投資力度,生產流程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將明顯提高,設備製造業會受惠。這次生產線向內陸省份遷移,不僅是簡單的地理上的轉移,也伴隨著資本投入的加大。
5、 外資結構出現變化,在中國投資的外資,因為工資改變,投資結構也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的投資比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主攻中國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業,會大量的流入中國。陶冬舉例,來自海外的福斯和豐田汽車,已經在中國賣出比本土市場更多的汽車。
6、 亞洲面臨製造產業鏈的洗牌,以中國作為龍頭及視窗的製造業垂直生產鏈逐步瓦解,搶佔中國市場和搶奪流出中國的外資及中資成為新時尚。
7、工資增加,使得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增加。陶冬認為,除了對房地產需求提高外,因為蓋房子衍生出來的建材供應商、原料供應商,甚至是傢俱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會比房地產與土地開發商來得大。

中國正在加緊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為特徵的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經濟的多元支撐和動力替代。在過去的2009年,中國產業、城鄉和區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增加值比重為42.6%, 上升0.8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增加值達14.2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9%。不少政府編制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將服務業培育成為 下一輪經濟增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