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歐美央行尤其是歐洲央行一貫有強硬的抗通脹傳統,比如,歐洲央行明確地將通脹目標定在2%,美聯儲雖然很不情願制定一個具體的通脹目標,但一旦通脹率超過2%,他也會十分緊張。但到目前為止,歐美的通脹率都超過2%,英國更是接近4%,除了日本以外,各國都已經是負利率,或者深陷負利率陷阱。比如英國,目前的CPI指數已經接近4%,而利率水平卻很低,隔夜LIBOR只有0.5.5%左右,三個月的LIBOR目前在0.75%左右。負利率比中國更嚴重。還有歐洲,此前抗通脹最堅決,上周卻將抗通脹最堅決的德國央行行長韋伯剔除歐洲央行行長的候選人名單,理由就是韋伯在通脹問題上臺強硬。目前歐洲的食品價格普遍上漲,未來油氣價格再漲,通脹率肯定大大地突破歐洲央行設置的上限。由於韋伯的出局,市場認為歐洲央行很可能容忍負利率,推遲升息;同樣不情願升息的國家當然要包括美國。美國目前雖然不怕糧價上漲,而且能從全球糧價上漲中撈些好處。但糧價漲勢過猛,尤其是未來中東國家的動亂將影響到油氣價格,美國也會很難受——畢竟它也存在很高的失業率,有很多窮人。唯一的一個沒有負利率威脅的國家也許是日本,但當全球通脹主要集中在糧價和油氣價格上時,日本的物價很可能立即拉升,日本走入負利率時代已經不是遙遙無期,因為它的利率基本為零。
發達國家為什麽容忍負利率,因為它們經濟的主要問題不是過熱,而是遠遠落後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它們當然希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中國率先緊縮。對發達國家的央行來說,最忌諱的是兩面作戰,既要抗通脹,還要保證經濟復蘇,因此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但是,當通脹率再度拉升之後,全球各國都將開始抗通脹,不管是否情願,進入加息周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由於選擇抗通脹的時機不同,對負利率的容忍度不同,西方國家的抗通脹措施絕對不是連續大幅度升息,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如同中國一樣,追著CPI走很可能是主要選項,因此說,全球主要國家長期處於負利率時代幾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當前,必須密切關註西方國家央行態度的轉變。比如市場最關心的英國央行,英國的通脹率已經高達4%,負利率超過一倍多,但英國央行還是不加息。記者追問英國央行行長金恩,為什麽不加息,他答,通脹壓力仍然是短期現象,很快會過去。金恩的實際意思是怕升息會打亂英國經濟復蘇的步伐,使得英國陷入滯漲。但是,他觀察的越久,損失越大,尤其是市場對英國央行的信任度。
對發達國家央行來說,推遲升息,選擇更長時間的負利率肯定是短見的,但卻是現實的。可以這樣說,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央行提前采取了抗通脹的措施,都是被通脹提著鼻子走。我們只能說,這一輪通脹來得太快了,來得太“稀奇”了,讓它們所學的所有理論都無法提前預測通脹並控制通脹,甚至有些手足無措,只能先看著,被通脹逼著向強硬的立場走。
但是,通脹是不等人的,到了一定的時點必然爆發;通脹有時候在等時機,中東國家的持續、大面積動亂就是時機,全球產小麥最多的兩個國家有可能發生重大天災也是時機。兩個時機撞在了一起,更是時機!因此說,發達國家這次是躲不過去的——預計發達國家進入升息周期的時間點也已經越來越近了。
下周最需要關心的是中東國家的動亂範圍及影響程度,美元指數將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動亂加劇會提升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美元將獲得避險買盤,但油氣價格上漲很可能使得通脹在歐元區和英國加劇,它將迫使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提前加息,這個預期升溫,美元有可能下跌。因此幾方面考慮,未來外匯市場繼續延續震蕩市的可能性很大。
近日人們對中國的“負利率”格局尤為關注。不過,“負利率”並非中國獨有,全球範圍內的“負利率”現狀正在對後危機時代的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收益角度分析,負利率情況下,居民的儲蓄行為不但無法獲得收益,還將遭受損失。出於資産保值增值的需要,會形成對房地産和股市等具有財富效應投資品的追逐,即負利率會激化財富效應的顯現,進而推動房地産等資産價格的飆升,這就是中國等新興市場當前的真實狀況。
我國曆史上出現過3次負利率時期,但這次卻是全球範圍內的。在一項經濟學家針對25個新興經濟國家的跟蹤調查中,有近2/3的國家實際利率為負值,鑒於通貨膨脹的預期不穩定性,使得價格上漲趨勢愈發強烈。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東亞區主任肖耿也在論壇上表示,國有企業、地方政府不願意調高利率,買房子的人也不願意調高利率,然而在負利率情況下,資本市場是沒有均衡點的,只有泡沫和泡沫的破裂兩個點,負利率是窮人補貼富人,因為民工拿零利率,有錢人以負利率買了很多房子,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社會不可能穩定。

發達國家為什麽容忍負利率,因為它們經濟的主要問題不是過熱,而是遠遠落後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它們當然希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中國率先緊縮。對發達國家的央行來說,最忌諱的是兩面作戰,既要抗通脹,還要保證經濟復蘇,因此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但是,當通脹率再度拉升之後,全球各國都將開始抗通脹,不管是否情願,進入加息周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由於選擇抗通脹的時機不同,對負利率的容忍度不同,西方國家的抗通脹措施絕對不是連續大幅度升息,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如同中國一樣,追著CPI走很可能是主要選項,因此說,全球主要國家長期處於負利率時代幾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當前,必須密切關註西方國家央行態度的轉變。比如市場最關心的英國央行,英國的通脹率已經高達4%,負利率超過一倍多,但英國央行還是不加息。記者追問英國央行行長金恩,為什麽不加息,他答,通脹壓力仍然是短期現象,很快會過去。金恩的實際意思是怕升息會打亂英國經濟復蘇的步伐,使得英國陷入滯漲。但是,他觀察的越久,損失越大,尤其是市場對英國央行的信任度。
對發達國家央行來說,推遲升息,選擇更長時間的負利率肯定是短見的,但卻是現實的。可以這樣說,截止到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央行提前采取了抗通脹的措施,都是被通脹提著鼻子走。我們只能說,這一輪通脹來得太快了,來得太“稀奇”了,讓它們所學的所有理論都無法提前預測通脹並控制通脹,甚至有些手足無措,只能先看著,被通脹逼著向強硬的立場走。
但是,通脹是不等人的,到了一定的時點必然爆發;通脹有時候在等時機,中東國家的持續、大面積動亂就是時機,全球產小麥最多的兩個國家有可能發生重大天災也是時機。兩個時機撞在了一起,更是時機!因此說,發達國家這次是躲不過去的——預計發達國家進入升息周期的時間點也已經越來越近了。
下周最需要關心的是中東國家的動亂範圍及影響程度,美元指數將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動亂加劇會提升市場風險厭惡情緒,美元將獲得避險買盤,但油氣價格上漲很可能使得通脹在歐元區和英國加劇,它將迫使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提前加息,這個預期升溫,美元有可能下跌。因此幾方面考慮,未來外匯市場繼續延續震蕩市的可能性很大。
近日人們對中國的“負利率”格局尤為關注。不過,“負利率”並非中國獨有,全球範圍內的“負利率”現狀正在對後危機時代的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收益角度分析,負利率情況下,居民的儲蓄行為不但無法獲得收益,還將遭受損失。出於資産保值增值的需要,會形成對房地産和股市等具有財富效應投資品的追逐,即負利率會激化財富效應的顯現,進而推動房地産等資産價格的飆升,這就是中國等新興市場當前的真實狀況。
我國曆史上出現過3次負利率時期,但這次卻是全球範圍內的。在一項經濟學家針對25個新興經濟國家的跟蹤調查中,有近2/3的國家實際利率為負值,鑒於通貨膨脹的預期不穩定性,使得價格上漲趨勢愈發強烈。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中心東亞區主任肖耿也在論壇上表示,國有企業、地方政府不願意調高利率,買房子的人也不願意調高利率,然而在負利率情況下,資本市場是沒有均衡點的,只有泡沫和泡沫的破裂兩個點,負利率是窮人補貼富人,因為民工拿零利率,有錢人以負利率買了很多房子,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社會不可能穩定。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