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央行謹守弱勢台幣匯率,並壓低台幣利率的雙低作法,連年替央行創造驚人的盈餘數字,漸漸地讓政府財政單位對央行創造盈餘的依賴日深。

在雙率雙低的政策下,其本質是讓持有新台幣資產的國人去補貼政府、去補貼出口業者。而當國際美元走弱成為全球不可違逆的趨勢時,低毛利率的出口業者馬上又回過頭來要求央行阻升台幣,成為長期的惡性循環漩渦。

央行近幾年繳庫金額,分別為2008年的1,673億元、2009年的2,380億元,2010及2011年則預計上繳1,800億元。

為抑制物價上漲,中央銀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貫徹「雙率雙升」基調,但央行升息,會增加自身的利息支出,而新台幣匯率升值,會造成央行持有的外匯,折算新台幣後縮水。

另外,以30天期定存單為例,央行給予銀行的利率,從去年底的0.74%上漲到0.81%,價量齊揚,雙雙加重央行利息支出壓力。

此外,彭淮南也曾指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元,外匯存底大約會產生新台幣105億元的匯兌損失;央行「雙率雙升」抑制物價上漲,等於是利息、匯兌壓力「兩頭擔」。

======================================================

彭淮南答:「2010年度(央行繳庫金額占政府歲入)是一二%,美國只有二%,日本和韓國只有○.一四%和○.一五%。」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以賺錢為首要任務時,從人民切身的財富、金融業與整體內需產業的發展、國家的財務風險與政策空間,都將逐漸受到負面衝擊。中央銀行每年一千八百億元的繳庫預算,扭曲著台灣的民生經濟。中央銀行成了全台灣最會賺錢的公營事業。

獨占優勢,就是「能夠決定價格」的優勢。林向愷認為,就像台電能夠決定電價、中油能夠決定油價,央行在某些領域,也有一定程度的定價能力,要不要賺錢、能不能賺錢,就看這些事業的經營者能不能動用他的定價能力,敢不敢調價,讓全體國民用更高的價格買單。「公營事業的獲利,其實形同對人民課稅!央行調價,雖然民眾的直接感受不強,但卻會造成溫水煮青蛙一般的長期衝擊。

影響央行獲利的因素主要有五個。」外匯存底總量、國外利率環境、定存單總量、定存單利率、新台幣匯率。這其中,除了國外利率無法控制之外,其他四項,央行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許嘉棟說央行創造盈餘的四個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定存單的利率不能高,阻升新台幣匯率。」

分析央行賺錢四條件的影響,若要累積更多外匯存底,就必須在市場放出更多新台幣來買外匯;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意味央行從市場收回資金的態度相對消極;市場資金多,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率就能「狀似合理」地維持在偏低水準,而偏低的定存單利率又會直接壓抑市場利率。至於央行若要阻升匯率,則必須更積極地在市場釋出新台幣。

於是,如果央行在過去十餘年間超強的獲利表現,是來自於「善用本身的獨占優勢與定價能力」,其結果是台灣長期低利率、低匯率的環境,資金浮濫。當央行以獲利為目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內利率異常走低,甚至逐漸走入「定存利率不敵物價上漲」的實質負利率環境。

一九九七年以前,國內實質利率水準維持穩定表現,與新加坡、韓國相去不遠;然而就在中央銀行開始拉高獲利幅度的九八年以後,在近五年期間,有多達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