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2010/04/05
From 商業週刊
在策略學上,「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是一個經典議題。傳統理論主張要順勢而為,可是我們看到一些偉大的企業,並非順勢而為,它們逆勢而為,像是星巴克(Starbucks)、沃爾瑪(Wal-Mart)、蘋果(Apple);。做為一名執行長,公司若順勢而為,很可能變成「我跟別人一樣」,結果是價格競爭。但如果我有能力訂出遊戲規則,逆勢而為,反而能主導時勢。 星巴克的創辦人霍華.休斯(Howard Schultz)在八○年代健康風吹襲,每人咖啡消耗量減半下,逆勢而為,創立精品咖啡的王國;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在百貨公司遍布城市的六○年代,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成為百貨巨擘。這些都是開創時勢的企業英雄。所以,身為一名執行長,什麼時候你要順勢?什麼時候你要逆勢? 何時要順勢?何時要逆勢?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話其實是中文的諺語,在英文不太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我覺得成功的機會都是:「環境」、「潮流」跟「個人」;也就是你所稱的英雄,這三者交集的結果,缺一不可。 我先講蘋果,如果只有賈伯斯(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而沒有當時的環境條件,是很難成功的,那是什麼樣的環境呢? 一開始蘋果的成功,是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時,當時的個人電腦(PC)技術已經有相當成熟度,使得個人電腦成為一個可以放在一張桌子上的東西,不像以前電腦的體積都要大到占據整個房間。這些就是當時所具備的環境。
而蘋果的第二個高峰是iPod的誕生,也是因為當時環境具備了。下載音樂的技術,大概是五、六年前才成熟,如果沒有這些足夠的環境條件,光是一個賈伯斯,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他並沒有產生這個環境,這個環境是幾百萬人產生的! 第二個必要條件是潮流,也就是市場需求。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人喜歡戴著耳機、戴著iPod,甚至跟你講話都戴,這是潮流。這個潮流也不是賈伯斯產生的,但他充分利用了這個環境與潮流。 所以,當環境和潮流具備了之後,懂得掌握時勢的英雄適時出現了,就是賈伯斯。 所以與其說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我倒覺得,不如說「環境、潮流和英雄都是必須具備的條件。」 但是所謂的英雄就是讓所有的事發生(make the whole thing happen)。星巴克也是利用了潮流。喝咖啡變成不只是喝咖啡而已,咖啡要講究了,還要有地方上網聊天,這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這個潮流下,霍華.休斯出現了,所以星巴克的成功,又是一個潮流、環境與英雄的交集。霍華.休斯絕不是逆流,而是順勢。
台積電,也是環境、潮流與我個人的交集。環境與潮流是什麼?不是我產生的,我沒有造成時勢。 當時的環境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在一九七五年,孫運璿先生決定建立一個大型的積體電路的專案,真的花了許多錢投資,找了一批人,到美國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取經,還擴大規模繼續研發。所以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台積電醞釀成立時,這個計畫已經進行十年了,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當時IC產業已經漸趨複雜,蓋晶圓廠變得困難許多。因為摩爾定律,每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積體電路的密度要增加一倍,因此,到了一九八五年時,積體電路已複雜到相當的程度,蓋廠需要相當多資本,要一億美元,龐大的資金並非一般人能夠募得,創投基金也無法提供那麼多,所以要創業的人,在一九八五年當時的環境下,就變得相當困難。
環境、潮流每個人都會碰到,為什麼只有丟張忠謀可以看到?在一九八五年看到所有條件俱備,全世界我是第一人。 我是怎麼看到的呢?就像王國維說的,人生視野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一九八五年我到台灣時,是第一階段;那時我在這個行業已經三十年,當全球IC產業的最高主管也已經十三年了。 那個時候,德州儀器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它的確是高樓,我不敢說我獨上高樓,那時半導體業的其他最高主管也在高樓上,但他們沒能看到我所看到的第一個條件「環境」,也就是台灣的機會。 第二個條件,是市場需求,也就是潮流,大家都能看到,美國人也能看到,可是他們沒有去思考跟掌握。 我講個故事,一九八四年,我在通用器材(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的時候,朋友想創辦一個半導體公司,找我募資,開口要五千萬美元,我很有興趣,等他的商業提案計畫,可是等了兩、三週,都沒有消息,於是我主動打電話給他。 結果他說,「我現在不需要五千萬,我只要五百萬美金,這個錢我自己可以找到,所以沒有再去找你。」我吃驚的問他,「所以你放棄蓋晶圓廠了?」他答,「對,因為現在日本公司可以代工。」
他是第一個提醒我,原來創辦IC公司所需資本,已經高到不太可能自己創業的程度,如果想創業,就要像他一樣,必須找人代工。 這就是專做代工的機會出現的時候。我後來就研究了一下,日本公司幫忙代工,要求什麼回饋?代工對它來說,其實是不太歡迎的生意,所以它要求銷售權,「給我產品銷售權,讓我用自己的牌子銷售。」可是後來發現,市場上都是日本代工廠的品牌,這與無晶圓廠的IC設計客戶利益衝突。 要看到上述這種代工模式可不可行,也就是要「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於說,英雄少了前面的經驗,幾乎是不可能集合所有成功條件的。
張忠謀在這二十年當中,也想過這個問題。假使我還在德州儀器,沒有回到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台灣發展晶圓代工會比一九八五年晚,而我可能會為德州儀器設立一個晶圓代工公司。可是德儀董事會會不會通過,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我曾說笑,如果在一九八五年,拿台積電的營運計畫去敲IBM大門,IBM會說,Come on, get out here. 我自己有我的產品,幹嘛做這麼小的生意!大公司不會去做這麼創新的生意。 我看如果沒有張忠謀的話,台灣要產生晶圓代工,至少要晚十年。因為您認識全球半導體的主管,您也知道製程,知道成本,知道用什麼價格您可以拿到生意,當時台灣沒有人有這樣的經驗哩?第三個條件,或許您可以說是因為我的緣故,所以出現了肯出資本的人。那時李國鼎先生對我有信心,飛利浦(Philips,台積電原始股東之一)對我也相當有信心。這是台積電的開始,但要成功路還相當長。
我想那個環境還是必要的, 假使我們沒有一個積體電路的專案,沒有一個肯出資本的單位,我不能夠。企業創新,還是要時勢加一個英雄才可能會發生,沒有時勢,只有英雄要造時勢,歷史上的企業很少。成功CEO的要件,是要成為具有評斷力的思想者(Being a critical thinker),這已經很難了。還要有一點勇氣。就台積電來說,張忠謀當時的勇氣是滿高的。怎麼說呢?當時這個任務,至少有三個選擇,其中一個是,做一個非常小規模的自主晶圓廠;另外一個,是做IC設計公司;當時,別人已經在走的,就是這兩條路。但我選擇去走一條專業代工的路,那是沒有人走過的路。把張忠謀的過去聲譽,都放在賭桌上了。我想過,如果台積電做不成功,我只能鬱鬱退休,我人生的最後一頁就是不成功。當然,做這場賭注的時候,我也評估過,當時我至少有五成的把握。承擔風險(Risk taking),是美國文化的公司衡量經理人最重要的標準之一。事實上我在德儀,幾乎是每天都被教誨要承擔風險,這是天天必須呼吸的空氣。年輕人沒有什麼既有的名譽可以損失的呀!他們年紀輕,輸了可以再爬起來,沒什麼可損失的,人生就可以賭得多一點。但一九八五年,我已經是五十四歲了
在企業界,沒有所謂英雄造時勢,都是英雄有遠見,看到時勢,找到對的環境,冒風險即早布局,時勢成熟,成就一番事業。
From 商業週刊
在策略學上,「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是一個經典議題。傳統理論主張要順勢而為,可是我們看到一些偉大的企業,並非順勢而為,它們逆勢而為,像是星巴克(Starbucks)、沃爾瑪(Wal-Mart)、蘋果(Apple);。做為一名執行長,公司若順勢而為,很可能變成「我跟別人一樣」,結果是價格競爭。但如果我有能力訂出遊戲規則,逆勢而為,反而能主導時勢。 星巴克的創辦人霍華.休斯(Howard Schultz)在八○年代健康風吹襲,每人咖啡消耗量減半下,逆勢而為,創立精品咖啡的王國;沃爾瑪的創辦人山姆.華頓(Sam Walton)在百貨公司遍布城市的六○年代,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成為百貨巨擘。這些都是開創時勢的企業英雄。所以,身為一名執行長,什麼時候你要順勢?什麼時候你要逆勢? 何時要順勢?何時要逆勢?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話其實是中文的諺語,在英文不太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我覺得成功的機會都是:「環境」、「潮流」跟「個人」;也就是你所稱的英雄,這三者交集的結果,缺一不可。 我先講蘋果,如果只有賈伯斯(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而沒有當時的環境條件,是很難成功的,那是什麼樣的環境呢? 一開始蘋果的成功,是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時,當時的個人電腦(PC)技術已經有相當成熟度,使得個人電腦成為一個可以放在一張桌子上的東西,不像以前電腦的體積都要大到占據整個房間。這些就是當時所具備的環境。
而蘋果的第二個高峰是iPod的誕生,也是因為當時環境具備了。下載音樂的技術,大概是五、六年前才成熟,如果沒有這些足夠的環境條件,光是一個賈伯斯,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他並沒有產生這個環境,這個環境是幾百萬人產生的! 第二個必要條件是潮流,也就是市場需求。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人喜歡戴著耳機、戴著iPod,甚至跟你講話都戴,這是潮流。這個潮流也不是賈伯斯產生的,但他充分利用了這個環境與潮流。 所以,當環境和潮流具備了之後,懂得掌握時勢的英雄適時出現了,就是賈伯斯。 所以與其說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我倒覺得,不如說「環境、潮流和英雄都是必須具備的條件。」 但是所謂的英雄就是讓所有的事發生(make the whole thing happen)。星巴克也是利用了潮流。喝咖啡變成不只是喝咖啡而已,咖啡要講究了,還要有地方上網聊天,這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在這個潮流下,霍華.休斯出現了,所以星巴克的成功,又是一個潮流、環境與英雄的交集。霍華.休斯絕不是逆流,而是順勢。
台積電,也是環境、潮流與我個人的交集。環境與潮流是什麼?不是我產生的,我沒有造成時勢。 當時的環境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在一九七五年,孫運璿先生決定建立一個大型的積體電路的專案,真的花了許多錢投資,找了一批人,到美國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取經,還擴大規模繼續研發。所以從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台積電醞釀成立時,這個計畫已經進行十年了,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當時IC產業已經漸趨複雜,蓋晶圓廠變得困難許多。因為摩爾定律,每十八至二十四個月,積體電路的密度要增加一倍,因此,到了一九八五年時,積體電路已複雜到相當的程度,蓋廠需要相當多資本,要一億美元,龐大的資金並非一般人能夠募得,創投基金也無法提供那麼多,所以要創業的人,在一九八五年當時的環境下,就變得相當困難。
環境、潮流每個人都會碰到,為什麼只有丟張忠謀可以看到?在一九八五年看到所有條件俱備,全世界我是第一人。 我是怎麼看到的呢?就像王國維說的,人生視野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一九八五年我到台灣時,是第一階段;那時我在這個行業已經三十年,當全球IC產業的最高主管也已經十三年了。 那個時候,德州儀器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它的確是高樓,我不敢說我獨上高樓,那時半導體業的其他最高主管也在高樓上,但他們沒能看到我所看到的第一個條件「環境」,也就是台灣的機會。 第二個條件,是市場需求,也就是潮流,大家都能看到,美國人也能看到,可是他們沒有去思考跟掌握。 我講個故事,一九八四年,我在通用器材(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的時候,朋友想創辦一個半導體公司,找我募資,開口要五千萬美元,我很有興趣,等他的商業提案計畫,可是等了兩、三週,都沒有消息,於是我主動打電話給他。 結果他說,「我現在不需要五千萬,我只要五百萬美金,這個錢我自己可以找到,所以沒有再去找你。」我吃驚的問他,「所以你放棄蓋晶圓廠了?」他答,「對,因為現在日本公司可以代工。」
他是第一個提醒我,原來創辦IC公司所需資本,已經高到不太可能自己創業的程度,如果想創業,就要像他一樣,必須找人代工。 這就是專做代工的機會出現的時候。我後來就研究了一下,日本公司幫忙代工,要求什麼回饋?代工對它來說,其實是不太歡迎的生意,所以它要求銷售權,「給我產品銷售權,讓我用自己的牌子銷售。」可是後來發現,市場上都是日本代工廠的品牌,這與無晶圓廠的IC設計客戶利益衝突。 要看到上述這種代工模式可不可行,也就是要「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於說,英雄少了前面的經驗,幾乎是不可能集合所有成功條件的。
張忠謀在這二十年當中,也想過這個問題。假使我還在德州儀器,沒有回到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台灣發展晶圓代工會比一九八五年晚,而我可能會為德州儀器設立一個晶圓代工公司。可是德儀董事會會不會通過,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我曾說笑,如果在一九八五年,拿台積電的營運計畫去敲IBM大門,IBM會說,Come on, get out here. 我自己有我的產品,幹嘛做這麼小的生意!大公司不會去做這麼創新的生意。 我看如果沒有張忠謀的話,台灣要產生晶圓代工,至少要晚十年。因為您認識全球半導體的主管,您也知道製程,知道成本,知道用什麼價格您可以拿到生意,當時台灣沒有人有這樣的經驗哩?第三個條件,或許您可以說是因為我的緣故,所以出現了肯出資本的人。那時李國鼎先生對我有信心,飛利浦(Philips,台積電原始股東之一)對我也相當有信心。這是台積電的開始,但要成功路還相當長。
我想那個環境還是必要的, 假使我們沒有一個積體電路的專案,沒有一個肯出資本的單位,我不能夠。企業創新,還是要時勢加一個英雄才可能會發生,沒有時勢,只有英雄要造時勢,歷史上的企業很少。成功CEO的要件,是要成為具有評斷力的思想者(Being a critical thinker),這已經很難了。還要有一點勇氣。就台積電來說,張忠謀當時的勇氣是滿高的。怎麼說呢?當時這個任務,至少有三個選擇,其中一個是,做一個非常小規模的自主晶圓廠;另外一個,是做IC設計公司;當時,別人已經在走的,就是這兩條路。但我選擇去走一條專業代工的路,那是沒有人走過的路。把張忠謀的過去聲譽,都放在賭桌上了。我想過,如果台積電做不成功,我只能鬱鬱退休,我人生的最後一頁就是不成功。當然,做這場賭注的時候,我也評估過,當時我至少有五成的把握。承擔風險(Risk taking),是美國文化的公司衡量經理人最重要的標準之一。事實上我在德儀,幾乎是每天都被教誨要承擔風險,這是天天必須呼吸的空氣。年輕人沒有什麼既有的名譽可以損失的呀!他們年紀輕,輸了可以再爬起來,沒什麼可損失的,人生就可以賭得多一點。但一九八五年,我已經是五十四歲了
在企業界,沒有所謂英雄造時勢,都是英雄有遠見,看到時勢,找到對的環境,冒風險即早布局,時勢成熟,成就一番事業。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