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德國最大的太陽能模組製造商SolarWorld表示,將關閉加州一座工廠與德國的若干生產線來精簡成本,主因是大陸廠商的崛起,光是今年以來,已讓太陽能電池價格重挫42%,其執行長阿思拜克(FrankA sbeck)直接點名,大陸官方以政府資源和資金投入,「那甚至不是產業問題,那是戰爭。」
阿思拜克接受彭博社(Bloomberg)訪問時表示,目前的太陽能市場「不再是自由市場或產品好壞的問題,而是誰受到最大的政治保護。」他以保利協鑫為例,近來得到國營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融資,獲得7.13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基本上就是免費得到錢。
太陽能產業較成熟、興盛的歐洲市場,且德國還宣布要在2 022年前關閉該國所有核電廠,原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的利多,但歐美廠商已出現倒閉和萎縮產線來看,大陸廠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卻逐步占據全球產能的前十大(這點很危險,科技演進有時會全面技術翻盤),除了有相對便宜的原料外,歐美廠商大多認為,比不上的是企業背後的靠山(這點很重要,太陽能目前還是補貼型產業)。
陸積極搶占全球市場,過去一個月來,已有三家美國太陽能公司關門大吉,Solarworld與另兩家德國同業Q-Cells Se和Solon SE公司,則載浮載沉地掙扎求生存。德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商Enercon表示,看到太陽能行業的例子、以及大陸企業搶占全球市場的積極手段後,歐洲就算有技術優勢,但「時間不多了」。
日前大陸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太陽能的上網電價,光大證券行業研究報告表示,「此次發改委推行的光伏上網電價,是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最慷慨的補貼政策」。《中國經營報》也報導,《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畫》意見稿即將在10月左右出台,預計到2015年,大陸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規模要達到10GW,意味著在今後每年新增2GW,相當於整個西班牙一整年安裝量。
大陸政府還將集中支援骨幹型的太陽能企業,提供資金、貸款等方面扶持,將在2015年形成1到2家5萬噸級多晶矽企業,2到4家萬噸級多晶矽企業,以及1到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 8到10家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3到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培育1到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等措施。
為了降低成本,全球晶矽電池組件製造企業也加速移轉基地,美國 FirstSolar馬來西亞擴產外,還在越南建廠,美國SunPower與友達在馬來西亞建廠,德國Q-Cell也選馬來西亞設電池片製造工廠,反而是大陸廠商擔心貿易糾紛而在歐美布局,像是尚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阿特斯也在加拿大投資。
太陽能矽片企業主要集中在大陸和台灣,但大陸業者在搶全球市占率時也嘗到自相殘殺苦果,8月業績「集體跳水」在浙江一個小縣,集中了57家太陽能企業,某上市公司1.09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中,光是出口退稅就占1.03億,等於盈利只有600 萬。
因為德義等國下調補貼,今年第2季太陽能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其中多晶矽跌價超過20%,矽片跌價超過30%,電池片跌30%左右,大陸媒體報導,大陸的太陽能產品供給量超過全球50%,但自身需求不到 5%,因為低價惡性競爭、補貼不夠造成投資收益不足,讓投資主體不積極。第二季財報數據顯示,銷量冠軍的尚德電力虧損高達2.6億美元,晶澳太陽能虧損3540萬美元,中電光伏虧損1690萬美元,連賽維LDK 也淨損8770萬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市場裝機量下滑嚴重,元件出貨量少,加上價格下跌,而先前不少企業因快速投資,導致負債率、庫存較高,毛利率下降和成本上升,拖累財報。
2011第3季中美晶本業由盈轉虧,但在業外匯兌收益挹注下,第3季最後每股稅後盈餘約0.01元,勉強守住獲利狀況,也是目前整體太陽能業者中唯一獲利的。中美晶總總經理徐秀蘭則不諱言,第4季因遇到產業淡季,恐面臨單季轉虧的壓力。但仍要看市場價格、匯率及多晶矽料源的走勢。
一線廠茂迪 (6244) 、中美晶 (5483) 對2011年第四季和2012年第一季同步喊空,而中國大廠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也表示「太陽能下半年要準備過冬了!」。太陽能產業的併購、倒閉潮已經在全球蔓延。益通也成為太陽能電池廠中首家實施無薪假的公司。中美晶也表示,非到萬不得已才會實施無薪假,但市場的解讀卻是「不排除實施無薪假。」
歸納昨天茂迪和中美晶的法說內容有三項重點:一、倒閉潮蔓延,業者出清存貨求現,產業目前處於血本無歸。二、第四季虧損壓力大,出貨將較Q3下降,無薪假沒有立即性需要。三、明年下半年產業才會看到復甦,但存貨壓力仍不輕。
=================================================================
2011/11/5
盧明光以「好像在坐雲霄飛車」形容近3年來太陽能產業經營的變化速度。他並引述isuppli、solarbuzz數據指出,產能供過於求的情況恐將持續2-3年,而這段期間有一個現象一定會發生,就是業者間一定會發生大整併,只有幾家勝出,而透過製程整合、提高良率、掌握關鍵技術,才能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供應鏈效能。
盧明光分析中國大陸太陽能課徵高額反銷稅對台灣業者「不見得有利」。他並提出3點說明,(1)考量中國大陸產品超過7成外銷至歐洲,僅有少部分外銷美國(2)台灣尚未與歐洲洽簽FTA、中國正積極與韓洽簽FTA、中國業者或可透過韓歐FTA架購強化後段組裝提高出口至歐洲市場的毛利,(3)近期歐洲債務問題急需中國「援手」等,因此綜合整體評估,中美太陽能貿易戰對台業者接單部分,近期不會有明顯的幫助。
根據Energy Trend的統計數字,從今年4月到10月,多晶矽產品價格從80美元/公斤以上,一路下修到10月底的38美元/公斤,6吋多晶矽晶圓價格則從3.43美元/片掉到1.53美元/片,單晶矽晶元跌價區間則是從3.75美元/片掉到2.1美元/片,而太陽能電池的每瓦價格則從1.17美元跌至0.62美元。
徐秀蘭表示,現在多晶矽市場上幾乎已看不到40美元/公斤以上的價格,都已經掉到35美元/公斤左右,且在供過於求壓力之下,不排除到年底之前就有看到2字頭價格的機會。不過,徐秀蘭表示,以這種價格壓力來看,事實上多晶矽廠也沒有甚麼餘力去擴產,只要需求上來還是有機會慢慢回歸平衡。
徐秀蘭指出,總體經濟、以及全球天候影響,訂單能見度不到一個月,ASP也掉到「超低」水準,對第四季的營收絕對是有很負面的壓力,恐怕到明年1、2月都還是不會很好;不過現在市場持續在重整,很多廠商也在大力降價出貨以換回現金,徐秀蘭甚至預期,未來將有部分廠商可能無法抵擋虧損壓力而倒閉,這對產業秩序而言其實是以短期的混亂,希望能重回長期的平衡。
=================================================================
2011/09/05
在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故鄉山西,一個200兆瓦的光伏電站(太陽能發電站)即將拔地而起,而這個發電站的業主,正是看似與光伏毫無瓜葛的富士康。光伏電站是富士康與多晶矽巨頭—保利協鑫攜手合作計劃中的一部分,在山西大同的一期投資計畫中,100兆瓦已經開始勘測設計,富士康將主要負責電站投資和營運,電站的設計、採購和施工將由保利協鑫負責。
業內人士估計,按每瓦人民幣15元(約新台幣68元)的總投資成本來算,200兆瓦的電站項目總投資將達30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保利協鑫高管透露,200兆瓦太陽能發電站規模在大陸很少見,第一次出手就這麼重,感覺郭台銘在太陽能這一塊胃口很大。
山西大同的光伏電站項目僅是富士康布局光伏第一步,藉由投資光伏電站,富士康將大舉進軍光伏電池和套件生產。
保利協鑫業務範圍覆蓋多晶矽與矽片生產、太陽能發電站,並沒有涉及電池片和零組件生產,而剛好為富士康留下市場空間,兩大巨頭因此一拍即合,業內也普遍看好,低成本的矽晶圓、再加上零組件與模組生產成本控制能力,保利協鑫和富士康的聯手或將能夠真正把太陽能零組件成本降到1美元以內。
富士康、保利協鑫以及海潤太陽能,準備聯手打造一個太陽能帝國。「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合作能達到10萬噸多晶矽、1萬兆瓦級的太陽能電池及套件的產能規模,而200兆瓦的電站項目也只是此次強強聯合的一個開始。」上述保利協鑫中環公司高管表示。
有業內人士感嘆,2010年中國多晶矽產量4.4萬噸,套件產量才8萬兆瓦左右,若富士康和保利協鑫的聯盟真能達到產能目標,那麼無疑將壟斷中國光伏市場,保利協鑫及富士康擁有成本控制和規模製造能力優勢,這兩大巨頭必將對全球的光伏產業形成巨大衝擊。(PS. 我覺得不會這麼順,因為這會衝擊到國家扶植的其他企業,會有利益衝突)
=========================================
2012/04/04
受到亞洲廠商後來居上的競爭,加上德國政府也取消對太陽能產業的政策補貼,德國太陽能電池產業已經成為夕陽工業。市值在2007年高達80億歐元,如今估計只有3500萬歐元的德國太陽能電池廠Q-Cells,於20120404提出破產聲請。在德東薩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的Q-Cells去年總虧損高達8億4600萬歐元。2011年年底以來,太陽能電池企業,包括在柏林的Solon、巴伐利亞邦埃蘭根(Erlangen)的SolarMillennium及佛萊堡(Freiburg),相繼宣告破產。從技術面來看,太陽能電池的產製技術門檻並不高,德國生產廠商在價格競爭上就處於劣勢。
Solar Trust of America於20120402宣布已向美國當局聲請破產保護,美國Solar Trust擁有南加州沙漠「1000MW布萊斯太陽能計畫」的開發權,這項堪稱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太陽能開發計畫,2011年4月從美國能源部取得21億美元的有條件貸款擔保。Solar Trust持股佔七成的大股東Solar Millennium AG在2011年12月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後,Solar Trust在資金調度上已經捉襟見肘。Solar Millennium雖試著將持股賣給Solarhybrid AG,但該交易因Solarhybrid也向德國法院提出破產聲請而胎死腹
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的廠商,由於綠能產業是中國大陸當局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廠商一方面可以獲得低利貸款,甚至可受惠於德國政府提供給開發中國家綠能產業的補助。中國大陸廠商的產品在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市佔率在2008年已達33%,2011年更增為57%。
=========================================
2012/07/10
美國太陽能面板巨擘First Solar宣佈2012年底結束在德國的生產線,另一座在亞歷桑那州的新廠興建計畫喊停。而2012/7/10日Centrotherm破產保護消息,也暗示著在下游業者擴產喊卡,在沒有新訂單、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上游一線設備大廠難逃厄運並透露在迎來NPD Solarbuzz所預告的「供需平衡」時間點來臨之前,台廠第三季虧轉盈要很拚。
細觀Solarbuzz資料,2011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設備供應商排名依序是應材(Applied Materials)(市占12%)、Centrotherm(市占7%) 、Meyer Burger(7%)、GTAT(6%)、Schmid(4%)、Komatsu-NTC(4%)、Oerlikon(3%)、福建鉑陽(2%)、RENA(2%)以及48th Research Institute。
而上述業者近期財報資料已透露2012年上半年營運狀況仍不慎樂觀,應材除在太陽能設備布局策略謹慎,更稱旗下半導體設備業務以晶圓代工客戶為主的需求比預期還弱,已下修2012年會計年度全年財測。Centrotherm集團財報則顯示,該公司第一季大虧5300萬美元(折新台幣15.9億元),公司稱將整頓旗下設備服務、電池模組業務回歸母公司。
但在有技術沒市場的情況下,Centrotherm的營運窘況也再度印證了中美晶 董事長盧明光等認為的,太陽能產業的寒冬剛過,但還沒有很健康,還要2-3年洗牌。Solarbuzz曾分析,在超乎預期的刺激導致設備商在2011年的出貨爆增,然而隨著業者擴產腳步喊卡,2012年設備商營收將會有6-7成的年衰退。
隨著景氣快速反轉,當市場獲利機會減少的時候,產業洗牌力道正在加劇,在迎來NPD Solarbuzz所預告的「供需平衡」時間點來臨之前,上游下游無不繃緊神經,就太陽能電池部分,除了比氣長,更要在今年第三季背水一戰,否則在主要消費市場歐洲進入冬天開始下雪的裝機淡季,恐怕今年除了排名變動,還會有人因缺乏品牌競爭力被洗出去。NPD Solarbuzz最新報告顯示已見到模組廠商2012年平均銷售價格有可能繼續下滑,而在電池部分,則略維持盤整格局,顯見報價有殺不下去的情況。
Solarbuzz表示,穩定成長的收入以及正的營業毛利率是刺激2010到2011年新增太陽能廠商產能和投資激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供過於求的原因,供過於求和隨後的銷售競爭導致平均價格和利潤的下跌,而到2011年初,則發生第1次季度總出貨量的成長未帶來營收的成長。對於領先者而言,以前即 使模組平均價格下降,季度收入也有可能成長,主要是因為終端市場需求的成長速度大大地快於平均價格下跌的速度,以及由於競爭對手退出產業帶來的市場佔有率增加。
但隨著一些二三線廠商面臨出貨量下降和平均價格下跌的雙重打擊壓力,缺乏競爭力企業的退出,將給產業領先者留下一塊更大的市場,另外,考量到平均價格在未來幾年裡還可能下跌,儘快削減成本將是保證毛利率為正的辦法。Solarbuzz表示,事實上,成本控制已經是模組廠商乃至整個太陽能價值鏈的主要工作內容。
阿思拜克接受彭博社(Bloomberg)訪問時表示,目前的太陽能市場「不再是自由市場或產品好壞的問題,而是誰受到最大的政治保護。」他以保利協鑫為例,近來得到國營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融資,獲得7.13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基本上就是免費得到錢。
太陽能產業較成熟、興盛的歐洲市場,且德國還宣布要在2 022年前關閉該國所有核電廠,原是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的利多,但歐美廠商已出現倒閉和萎縮產線來看,大陸廠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卻逐步占據全球產能的前十大(這點很危險,科技演進有時會全面技術翻盤),除了有相對便宜的原料外,歐美廠商大多認為,比不上的是企業背後的靠山(這點很重要,太陽能目前還是補貼型產業)。
陸積極搶占全球市場,過去一個月來,已有三家美國太陽能公司關門大吉,Solarworld與另兩家德國同業Q-Cells Se和Solon SE公司,則載浮載沉地掙扎求生存。德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商Enercon表示,看到太陽能行業的例子、以及大陸企業搶占全球市場的積極手段後,歐洲就算有技術優勢,但「時間不多了」。
日前大陸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明確太陽能的上網電價,光大證券行業研究報告表示,「此次發改委推行的光伏上網電價,是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最慷慨的補貼政策」。《中國經營報》也報導,《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畫》意見稿即將在10月左右出台,預計到2015年,大陸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規模要達到10GW,意味著在今後每年新增2GW,相當於整個西班牙一整年安裝量。
大陸政府還將集中支援骨幹型的太陽能企業,提供資金、貸款等方面扶持,將在2015年形成1到2家5萬噸級多晶矽企業,2到4家萬噸級多晶矽企業,以及1到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 8到10家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3到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培育1到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等措施。
為了降低成本,全球晶矽電池組件製造企業也加速移轉基地,美國 FirstSolar馬來西亞擴產外,還在越南建廠,美國SunPower與友達在馬來西亞建廠,德國Q-Cell也選馬來西亞設電池片製造工廠,反而是大陸廠商擔心貿易糾紛而在歐美布局,像是尚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阿特斯也在加拿大投資。
太陽能矽片企業主要集中在大陸和台灣,但大陸業者在搶全球市占率時也嘗到自相殘殺苦果,8月業績「集體跳水」在浙江一個小縣,集中了57家太陽能企業,某上市公司1.09億元(人民幣,下同)利潤中,光是出口退稅就占1.03億,等於盈利只有600 萬。
因為德義等國下調補貼,今年第2季太陽能市場需求持續萎縮,其中多晶矽跌價超過20%,矽片跌價超過30%,電池片跌30%左右,大陸媒體報導,大陸的太陽能產品供給量超過全球50%,但自身需求不到 5%,因為低價惡性競爭、補貼不夠造成投資收益不足,讓投資主體不積極。第二季財報數據顯示,銷量冠軍的尚德電力虧損高達2.6億美元,晶澳太陽能虧損3540萬美元,中電光伏虧損1690萬美元,連賽維LDK 也淨損8770萬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市場裝機量下滑嚴重,元件出貨量少,加上價格下跌,而先前不少企業因快速投資,導致負債率、庫存較高,毛利率下降和成本上升,拖累財報。
2011第3季中美晶本業由盈轉虧,但在業外匯兌收益挹注下,第3季最後每股稅後盈餘約0.01元,勉強守住獲利狀況,也是目前整體太陽能業者中唯一獲利的。中美晶總總經理徐秀蘭則不諱言,第4季因遇到產業淡季,恐面臨單季轉虧的壓力。但仍要看市場價格、匯率及多晶矽料源的走勢。
一線廠茂迪 (6244) 、中美晶 (5483) 對2011年第四季和2012年第一季同步喊空,而中國大廠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也表示「太陽能下半年要準備過冬了!」。太陽能產業的併購、倒閉潮已經在全球蔓延。益通也成為太陽能電池廠中首家實施無薪假的公司。中美晶也表示,非到萬不得已才會實施無薪假,但市場的解讀卻是「不排除實施無薪假。」
歸納昨天茂迪和中美晶的法說內容有三項重點:一、倒閉潮蔓延,業者出清存貨求現,產業目前處於血本無歸。二、第四季虧損壓力大,出貨將較Q3下降,無薪假沒有立即性需要。三、明年下半年產業才會看到復甦,但存貨壓力仍不輕。
=================================================================
2011/11/5
盧明光以「好像在坐雲霄飛車」形容近3年來太陽能產業經營的變化速度。他並引述isuppli、solarbuzz數據指出,產能供過於求的情況恐將持續2-3年,而這段期間有一個現象一定會發生,就是業者間一定會發生大整併,只有幾家勝出,而透過製程整合、提高良率、掌握關鍵技術,才能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供應鏈效能。
盧明光分析中國大陸太陽能課徵高額反銷稅對台灣業者「不見得有利」。他並提出3點說明,(1)考量中國大陸產品超過7成外銷至歐洲,僅有少部分外銷美國(2)台灣尚未與歐洲洽簽FTA、中國正積極與韓洽簽FTA、中國業者或可透過韓歐FTA架購強化後段組裝提高出口至歐洲市場的毛利,(3)近期歐洲債務問題急需中國「援手」等,因此綜合整體評估,中美太陽能貿易戰對台業者接單部分,近期不會有明顯的幫助。
根據Energy Trend的統計數字,從今年4月到10月,多晶矽產品價格從80美元/公斤以上,一路下修到10月底的38美元/公斤,6吋多晶矽晶圓價格則從3.43美元/片掉到1.53美元/片,單晶矽晶元跌價區間則是從3.75美元/片掉到2.1美元/片,而太陽能電池的每瓦價格則從1.17美元跌至0.62美元。
徐秀蘭表示,現在多晶矽市場上幾乎已看不到40美元/公斤以上的價格,都已經掉到35美元/公斤左右,且在供過於求壓力之下,不排除到年底之前就有看到2字頭價格的機會。不過,徐秀蘭表示,以這種價格壓力來看,事實上多晶矽廠也沒有甚麼餘力去擴產,只要需求上來還是有機會慢慢回歸平衡。
徐秀蘭指出,總體經濟、以及全球天候影響,訂單能見度不到一個月,ASP也掉到「超低」水準,對第四季的營收絕對是有很負面的壓力,恐怕到明年1、2月都還是不會很好;不過現在市場持續在重整,很多廠商也在大力降價出貨以換回現金,徐秀蘭甚至預期,未來將有部分廠商可能無法抵擋虧損壓力而倒閉,這對產業秩序而言其實是以短期的混亂,希望能重回長期的平衡。
=================================================================
2011/09/05
在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故鄉山西,一個200兆瓦的光伏電站(太陽能發電站)即將拔地而起,而這個發電站的業主,正是看似與光伏毫無瓜葛的富士康。光伏電站是富士康與多晶矽巨頭—保利協鑫攜手合作計劃中的一部分,在山西大同的一期投資計畫中,100兆瓦已經開始勘測設計,富士康將主要負責電站投資和營運,電站的設計、採購和施工將由保利協鑫負責。
業內人士估計,按每瓦人民幣15元(約新台幣68元)的總投資成本來算,200兆瓦的電站項目總投資將達30億元(約新台幣135億元)。保利協鑫高管透露,200兆瓦太陽能發電站規模在大陸很少見,第一次出手就這麼重,感覺郭台銘在太陽能這一塊胃口很大。
山西大同的光伏電站項目僅是富士康布局光伏第一步,藉由投資光伏電站,富士康將大舉進軍光伏電池和套件生產。
保利協鑫業務範圍覆蓋多晶矽與矽片生產、太陽能發電站,並沒有涉及電池片和零組件生產,而剛好為富士康留下市場空間,兩大巨頭因此一拍即合,業內也普遍看好,低成本的矽晶圓、再加上零組件與模組生產成本控制能力,保利協鑫和富士康的聯手或將能夠真正把太陽能零組件成本降到1美元以內。
富士康、保利協鑫以及海潤太陽能,準備聯手打造一個太陽能帝國。「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通過合作能達到10萬噸多晶矽、1萬兆瓦級的太陽能電池及套件的產能規模,而200兆瓦的電站項目也只是此次強強聯合的一個開始。」上述保利協鑫中環公司高管表示。
有業內人士感嘆,2010年中國多晶矽產量4.4萬噸,套件產量才8萬兆瓦左右,若富士康和保利協鑫的聯盟真能達到產能目標,那麼無疑將壟斷中國光伏市場,保利協鑫及富士康擁有成本控制和規模製造能力優勢,這兩大巨頭必將對全球的光伏產業形成巨大衝擊。(PS. 我覺得不會這麼順,因為這會衝擊到國家扶植的其他企業,會有利益衝突)
=========================================
2012/04/04
受到亞洲廠商後來居上的競爭,加上德國政府也取消對太陽能產業的政策補貼,德國太陽能電池產業已經成為夕陽工業。市值在2007年高達80億歐元,如今估計只有3500萬歐元的德國太陽能電池廠Q-Cells,於20120404提出破產聲請。在德東薩森-安哈特邦(Sachsen-Anhalt)的Q-Cells去年總虧損高達8億4600萬歐元。2011年年底以來,太陽能電池企業,包括在柏林的Solon、巴伐利亞邦埃蘭根(Erlangen)的SolarMillennium及佛萊堡(Freiburg),相繼宣告破產。從技術面來看,太陽能電池的產製技術門檻並不高,德國生產廠商在價格競爭上就處於劣勢。
Solar Trust of America於20120402宣布已向美國當局聲請破產保護,美國Solar Trust擁有南加州沙漠「1000MW布萊斯太陽能計畫」的開發權,這項堪稱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太陽能開發計畫,2011年4月從美國能源部取得21億美元的有條件貸款擔保。Solar Trust持股佔七成的大股東Solar Millennium AG在2011年12月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後,Solar Trust在資金調度上已經捉襟見肘。Solar Millennium雖試著將持股賣給Solarhybrid AG,但該交易因Solarhybrid也向德國法院提出破產聲請而胎死腹
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的廠商,由於綠能產業是中國大陸當局列為優先發展的產業,廠商一方面可以獲得低利貸款,甚至可受惠於德國政府提供給開發中國家綠能產業的補助。中國大陸廠商的產品在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市佔率在2008年已達33%,2011年更增為57%。
=========================================
2012/07/10
美國太陽能面板巨擘First Solar宣佈2012年底結束在德國的生產線,另一座在亞歷桑那州的新廠興建計畫喊停。而2012/7/10日Centrotherm破產保護消息,也暗示著在下游業者擴產喊卡,在沒有新訂單、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上游一線設備大廠難逃厄運並透露在迎來NPD Solarbuzz所預告的「供需平衡」時間點來臨之前,台廠第三季虧轉盈要很拚。
細觀Solarbuzz資料,2011年全球前十大太陽能設備供應商排名依序是應材(Applied Materials)(市占12%)、Centrotherm(市占7%) 、Meyer Burger(7%)、GTAT(6%)、Schmid(4%)、Komatsu-NTC(4%)、Oerlikon(3%)、福建鉑陽(2%)、RENA(2%)以及48th Research Institute。
而上述業者近期財報資料已透露2012年上半年營運狀況仍不慎樂觀,應材除在太陽能設備布局策略謹慎,更稱旗下半導體設備業務以晶圓代工客戶為主的需求比預期還弱,已下修2012年會計年度全年財測。Centrotherm集團財報則顯示,該公司第一季大虧5300萬美元(折新台幣15.9億元),公司稱將整頓旗下設備服務、電池模組業務回歸母公司。
但在有技術沒市場的情況下,Centrotherm的營運窘況也再度印證了中美晶 董事長盧明光等認為的,太陽能產業的寒冬剛過,但還沒有很健康,還要2-3年洗牌。Solarbuzz曾分析,在超乎預期的刺激導致設備商在2011年的出貨爆增,然而隨著業者擴產腳步喊卡,2012年設備商營收將會有6-7成的年衰退。
隨著景氣快速反轉,當市場獲利機會減少的時候,產業洗牌力道正在加劇,在迎來NPD Solarbuzz所預告的「供需平衡」時間點來臨之前,上游下游無不繃緊神經,就太陽能電池部分,除了比氣長,更要在今年第三季背水一戰,否則在主要消費市場歐洲進入冬天開始下雪的裝機淡季,恐怕今年除了排名變動,還會有人因缺乏品牌競爭力被洗出去。NPD Solarbuzz最新報告顯示已見到模組廠商2012年平均銷售價格有可能繼續下滑,而在電池部分,則略維持盤整格局,顯見報價有殺不下去的情況。
Solarbuzz表示,穩定成長的收入以及正的營業毛利率是刺激2010到2011年新增太陽能廠商產能和投資激增的一個關鍵因素,這也是供過於求的原因,供過於求和隨後的銷售競爭導致平均價格和利潤的下跌,而到2011年初,則發生第1次季度總出貨量的成長未帶來營收的成長。對於領先者而言,以前即 使模組平均價格下降,季度收入也有可能成長,主要是因為終端市場需求的成長速度大大地快於平均價格下跌的速度,以及由於競爭對手退出產業帶來的市場佔有率增加。
但隨著一些二三線廠商面臨出貨量下降和平均價格下跌的雙重打擊壓力,缺乏競爭力企業的退出,將給產業領先者留下一塊更大的市場,另外,考量到平均價格在未來幾年裡還可能下跌,儘快削減成本將是保證毛利率為正的辦法。Solarbuzz表示,事實上,成本控制已經是模組廠商乃至整個太陽能價值鏈的主要工作內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