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習慣以負債比做為衡量: 負債比 = 負債 / 總資產 * 100%
並不是所有的負債都是不好的,其實有許多是沒有利息壓力的好債。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下卻是稀鬆平常的事。什麼樣的負債是幾乎不用利息的好債呢?以下兩大類可算是利息很少、或免利息的好債:
1. 應付票據與帳款
當公司向供應商買貨時,基於金額龐大或作帳的考量,往往賒欠過一段時間在付清。向供應商買貨賒欠的錢,在會計上叫做應付帳款,記錄在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負債中。
當公司在規模比上游供應商還要強勢時,就越可以和供應商討價還價,給供應商的錢就可以拖的越久,應付帳款金額自然就會拉高。最棒的是,這些拖欠的應付帳款還不用付利息。因此流動負債中應付帳款高並非不好,反而是顯示公司對於上游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我們來看看國內超商龍頭:統一超在國內超商的產業優勢、規模是不用質疑的。但細看其長年來負債水準,負債比高於50%而且逐漸攀升的趨勢。難道統一超資金不足、財務結構發生問題?為什麼負債一直上升呢?這正是因為統一超國內通路極為密集、規模大,向上游供應上進貨時相當強勢,往往要求供應商給於更高的賒欠期限,因此才有龐大應付帳款,形成了對客戶快快收現金、對供應商慢慢付款的資金週轉優勢。因此應付帳款反而顯示統一超規模強勢,而非財務結構有問題。
2. 預收款項
另外一種好債,則是預收帳款。做生意的方式有很多種,先出貨後才拿錢,是低聲下氣的賺錢方式;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是最慬慎的賺錢方式;先拿到錢之後再給貨,這是最厲害的賺錢方式!
貨都還沒賣手頭就有大筆現金,這樣的公司想倒也難!雖然商家先拿到了錢,但還不能說是賺到了錢,除非客戶拿到貨物才能算是成交。因此這筆錢就像是商家欠客戶的一樣,只是並非用錢來償還,而是用商品來作償還。先收到的這筆錢在會計上稱為預收款項。能夠向客戶預收款項的企業,通常代表著對下游有無以倫比的吸引力,使得客戶願意先付大筆現金給公司。
仔細查看保全業龍頭中保的負債,其中大額的預收款項的比例佔了快20%,再加上前面說的應付帳款與票據的話,兩者佔中保高達三成。這代表中保的負債中高達30%是沒有利息壓力的,為什麼中保會有這麼大額的預收帳款呢?有別於一般作生意是先提供商品後收錢,保全業是顧客先付款才提供服務,這不僅讓中保沒有客戶帳款收不回的風險,更使得財務結構比表面上還穩健!
如果負債比無法分辨好債壞債,那該怎麼辦呢?為了真正區分公司因資金需求帶來附息借款高低,在觀察負債組成時,有四個項目是我們特別注意的:
(1) 短期借款
(2) 應付短期票據
(3)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
(4) 長期負債。
這四項都是企業資金不足時的借款來源,也都必須按時繳納利息,我們合稱為長短期金融借款。我們再將長短期金融借款拿來和總資產相比,就得到了新的負債比:
長短期金融負債比 = 長短期金融借款 / 總資產 X 100%
最後做個簡單總結:
1. 應付帳款是向供應商賒欠的好債
2. 預收款項是向客戶賒欠的好債
3. 以長短期金融負債比衡量財務結構更為洽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