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經濟日報╱編譯 于倩若】
Published 2010.07.12 04:12 am

義大利籍的艾萊斯納(Alberto Alesina)並非無名小卒,他曾擔任過哈佛經濟系主任,現任講座教授。但直到今年春季之前,少有人能想到他的經濟理論居然變成G20共同減債的理論核心,成為政府「退場機制」的指導方針。

今年4月是艾萊斯納躍上國際舞台的時刻,他在馬德里向歐盟財金首長報告說,「大規模、可接受、且明確的」降低預算赤字措施通常會伴隨著經濟成長,他強調這是對1980年代以來數國的歷史實證分析所導出的結論。兩個月後,G20元首便在多倫多共同發表聲明,要在2013年前至少把預算赤字砍半,可能迫使美國追隨英國和德國,加入縮小赤字缺口的行列。前年還執行得如火如荼的財政刺激作法,今年突然變成政府避之唯恐不及的罪惡。

以艾萊斯納與其他財政節約派的觀點來看,希臘引爆的歐洲債信危機,就是欠債過度引發的信心問題。減債有助恢復信心,從而再次刺激經濟增長,正是各國應該服用的藥方。艾萊斯納深信,撙節措施穩定債市後可以壓低利率,於是促進投資,進而刺激經濟成長。削減赤字也能消除納稅人疑慮,讓他們相信政府不會推出更痛苦的財政調整方案,進而提高民眾消費意願。艾萊斯納說,削減支出和增稅都能縮小赤字,但前者更有利經濟成長。歐盟財長會議的正式公報指名道姓地援引艾萊斯納的看法,使艾萊斯納成為和凱因斯政策抗衡的主將。

然而,艾萊斯納的歷史研究無法解釋美國緊縮預算可能發生什麼情況,因為美國與他研究過的案例截然不同。像美國這種已經實行零利率政策、預算赤字依然龐大的例子非常罕見,零利率環境下緊縮財政支出的案例更是稀少

艾萊斯納的研究也顯示,削減赤字的結果好壞參半。他發現,1980年至今有26件案例顯示縮減赤字能伴隨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有21案顯示削減赤字有助縮小政府債務;但是能同時出現經濟增長與政府減債的案例僅有九件。

艾萊斯納承認,零利率環境下縮減赤字的案例少之又少,但他還是建議各國加快緊縮財政的腳步,因為政府過度舉債引發的金融危機是阻礙全球成長的最大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sham6377 的頭像
    arsham6377

    Michael Blog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