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瑞傳科技(6105)創立於1993年,四個創辦工程師出生於神通集團。公司定位於「以發展個人電腦技術為基礎,整合通訊與電腦的運用」,同年開發了第一部兼具語音與傳真功能的數據機。基於市場需求變化,1995年將公司產品定位,從用戶端轉向企業端,開始全力開拓工業電腦的銷售而研發部份與新漢電腦合作。1997年因為經營理念上與合作廠商(新漢)不合而分家,自此瑞傳乃開使積極投入研發及生產線的布建,選則高階運算晶片為利基。1999年更經Intel評選為其全球九大應用電腦平台供應商(IACPP)成員之一(台灣另一家為研華),成為全球主要的應用電腦平台供應商之一。主要專長在網通領域(佔營收比重27% ) 專注於寬頻通訊網路應用領域,其主要衍生之應用範圍包括網際網路安控系統如防火牆、入侵偵測(IDS)及入侵防禦(IPS)、虛擬私人網域(VPN)暨電信機房系統、半導體測試設備、交通管理系統、環境監控系統、軍事設備、醫療設備等相關應用用途之硬體平台之供應等;提供硬體規劃設計,包括Firewall、VPN、VoIP,最大客戶是美國Fortinet,其他還包括產業系統專案(佔營收比重30%)及傳統工業電腦(佔營收比重43%)。
2008年獲得英特爾頒獎表揚 “2008年傑出嵌入式產品開發”獎座。英特爾於2008年11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Scottsdale舉行Intel Worldwide Business Connection Awards 晚會,現場頒發獎座,公開表揚瑞傳科技以茲鼓勵。
板卡發展有兩大趨勢:嵌入式(Embedded)無所不在(圖4),以及傳統板卡開始走出自己的路。Intel主掌工控平台生殺大權,100個工控產品裡至少就有90~95個採用Intel平台,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動輒數萬片晶片的消費額,市場大,價錢也漂亮。工控業者則否,一次下單能有一千片數量已經算是很高的消費額了,Intel產品策略天平自然傾向消費性電子端,較少針對工控業者有何佈局。
放眼2010年,除去桌上型電腦(desktop)、筆記型電腦(notebook)與手機(cell phone)以外,都是嵌入式產品的天下。
======================================================
工業電腦具有少量多樣,功能強大的作用,使其邁向多種產業及生活的應用。產品穩定度要求高,且須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毛利率較高,生命周期長,必須貼近市場瞭解客戶需求。因為可供顧客選擇的工業電腦型號較少,無法服務市場上每一類的客戶,所以瑞傳專注於服務每一個客戶,由整體系統觀點設計機板,而非提供標準化平台,因此可得到工更好的相容性與穩定性,也由於是IACPP成員,瑞傳可取得Intel最新發表的晶片組技術。
工業電腦霸主(研華) -- 一貫策略是Intel平台全包,號稱工控產品的百貨公司,「旗子要先插,不然誰知道你有沒有做?」張家豪瞄了一眼桌上的iphone舉例說明,iphone第一代沒人看好,一直到第三代才大賣,然而,IPC廠商不從第一代就開始追隨規格,等第三代、第四代熱賣後才開始作,市場先機早被人捷足先登。因此,即使板卡有數種類別(form factor),光COM就有6種規格,總計要開發出幾十塊板子,研華依然照作不誤,一來是資源夠,二來是以此插旗市場。
併購傳聞 (瑞傳 + 鴻海) :「少量多樣」與「多量少樣」的差異,使得與鴻海的間接合作效益遲遲無法顯現
總經理張棱衡分析,電腦大廠元件價格影響力高,舉例而言,瑞傳某晶片採購價格要3美元,而大廠採購只需要1美元多,價差足足達50%以上,若與大廠結盟利潤空間可望擴大,其次大廠有富爸爸優勢,若未來工業電腦產業競爭加劇,一旦產業面臨嚴峻考驗,富爸爸可望有資金面挹注,另外大廠在電腦技術資料掌握速度也較快,技術及接單都可提供奧援。
鴻海去年在看好工業電腦產業成長性高、利潤佳的優點下,投資瑞傳持股的樺瀚公司,成為間接合作夥伴,且樺瀚所取得瑞傳版卡訂單,也委由鴻海代工,但是由於工業電腦產業基於其少量多樣及應用範圍持續擴大等產業特性,因此產品多屬於客製化產品,加上產品使用的地點大多位於環境較為嚴苛的地方,且使用生命週期也較長,因此在耐熱、防水、防獞、抗沙塵等要求下,客戶對產品品質要求標準相當高,且售後硬體維修及改版服務更是生意持續往來的一大重點,相較於鴻海的生產方式主要透過原物料集中採購,並在生產上以大量的標準化產品為主,藉由經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然而對於大量標準化消費性電子產品來看,其生命週期較 ipc產品短,加上兩不同產業客戶所要求的生產品質認知上有一定的落差,因此目前鴻海所代工的版卡訂單,尚未達到ipc產業所要求的高品質標準,因此 supply chain的cost down程度有限,使得合作效益遲遲無法展現。
機會 :
中國正積極推動「4縱4橫」高速鐵路交通建設,瑞傳積極準備接單,其次在世博會方面也接獲工業監控平台與數位看板定單。智慧電網方面,瑞傳也出IO(輸出入)卡及控制卡,客戶包括台灣及中國電廠,工廠自動化控制板有朝觸控螢幕發展。
瑞傳估今年中國接單將比去年大增20%,但歐美客戶大量代工單也相當樂觀,國際級工業電腦紛來亞洲尋覓代工合作夥伴,瑞傳樹林廠啟用後,採購與交貨彈性大增,最快下半年可望有接單好消息。
該公司表示,新事業部門所投入的手持式隨身裝置主要是搭配觸控功能面板的工業電腦產品,運用於工廠自動化及醫療產業,該公司相當看好該新事業的後勢發展,該部門去年營收為4,000萬元至5,000萬元,今年可望成長3-4倍,可望成為瑞傳的業績成長主要推動力。
瑞傳2010年樹林廠啟用後,採購與交貨彈性大增。
=======================================================
瑞傳 2010 Q1 稅後盈餘1億975萬元,EPS為1.0元。 目前看起來至少 4 - 5 元。
=======================================================
瑞傳科技創辦人 張棱衡先生
畢業後,隨著兵役單位徵召到龍泉陸戰隊受訓,我發現科技預官是很多來自各校精英的結合,我們一起受訓、共同生活並培養了良好的情感,瑞傳美國分公司的總經理-李垣麟,就是當年排在我隔壁的同學,國防訓儲人員制度的實施,讓我們認識、結合並一起創業,這是在當年做抉擇時,都沒考慮到的益處。而經過六週的訓練後,我順利進入中科院服務。
進入中科院後,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參與天弓飛彈的研發。當時,我所處的單位是專精於研發飛彈內最重要的技術-慣性導航系統。我們每天與許多來自各單位的碩博士一起工作,研究一個先進且複雜的系統,要如何從分工研發到組合測試,都能百密而無一失,那種系統性的觀點與經驗也是後來我在神通工作,亦或創立瑞傳科技時,所擁有的一種競爭力。飛彈內的彈內電腦是由幾片控制功能模組(導航、引信、陀螺加速儀及搜尋器等),透過依共通的匯流排組成。它的架構非常類似現有的工業設備,因此這個經驗讓我在投入工業電腦開發時,能比競爭者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致於超越他人,這都是拜當年在中科院的飛彈發展經驗所致。
在中科院第二研究所待了約兩年,我就請調至計劃處服務。計畫處是個掌握兩萬多個高知識份子的幕僚單位,它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專案科技控管技能 (如矩陣式管理) ,也接觸到許多領先的資訊科技。譬如,當二十年前資訊科技尚在萌芽階段,國防單位已經開始利用電腦模擬,進行兵棋推演及先進武器的功能模擬,這種經驗也是我到業界十幾年後,才看到此技術被成熟的運用在CAD與Game的應用上。
另外,由於計劃處的職責,我也參與了中科院全院管理資訊系統的規劃與評估,我們當年負責導入的系統,採用的是IBM最新的主機與該公司的關聯式資料庫系統-DB2,而涉及兩萬多個研發人員的資訊系統,無論規模及功能在台灣都是頂級的,而這個大型資訊系統開發經驗,讓我日後在導入大型系統時,特別感到受益良多。
==================================================
ROE(%)
98 97 96 95 94
12.09 16.52 23.18 34.69 29.71
2008年獲得英特爾頒獎表揚 “2008年傑出嵌入式產品開發”獎座。英特爾於2008年11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Scottsdale舉行Intel Worldwide Business Connection Awards 晚會,現場頒發獎座,公開表揚瑞傳科技以茲鼓勵。
板卡發展有兩大趨勢:嵌入式(Embedded)無所不在(圖4),以及傳統板卡開始走出自己的路。Intel主掌工控平台生殺大權,100個工控產品裡至少就有90~95個採用Intel平台,相較於消費性電子產品業者動輒數萬片晶片的消費額,市場大,價錢也漂亮。工控業者則否,一次下單能有一千片數量已經算是很高的消費額了,Intel產品策略天平自然傾向消費性電子端,較少針對工控業者有何佈局。
放眼2010年,除去桌上型電腦(desktop)、筆記型電腦(notebook)與手機(cell phone)以外,都是嵌入式產品的天下。
======================================================
工業電腦具有少量多樣,功能強大的作用,使其邁向多種產業及生活的應用。產品穩定度要求高,且須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毛利率較高,生命周期長,必須貼近市場瞭解客戶需求。因為可供顧客選擇的工業電腦型號較少,無法服務市場上每一類的客戶,所以瑞傳專注於服務每一個客戶,由整體系統觀點設計機板,而非提供標準化平台,因此可得到工更好的相容性與穩定性,也由於是IACPP成員,瑞傳可取得Intel最新發表的晶片組技術。
工業電腦霸主(研華) -- 一貫策略是Intel平台全包,號稱工控產品的百貨公司,「旗子要先插,不然誰知道你有沒有做?」張家豪瞄了一眼桌上的iphone舉例說明,iphone第一代沒人看好,一直到第三代才大賣,然而,IPC廠商不從第一代就開始追隨規格,等第三代、第四代熱賣後才開始作,市場先機早被人捷足先登。因此,即使板卡有數種類別(form factor),光COM就有6種規格,總計要開發出幾十塊板子,研華依然照作不誤,一來是資源夠,二來是以此插旗市場。
併購傳聞 (瑞傳 + 鴻海) :「少量多樣」與「多量少樣」的差異,使得與鴻海的間接合作效益遲遲無法顯現
總經理張棱衡分析,電腦大廠元件價格影響力高,舉例而言,瑞傳某晶片採購價格要3美元,而大廠採購只需要1美元多,價差足足達50%以上,若與大廠結盟利潤空間可望擴大,其次大廠有富爸爸優勢,若未來工業電腦產業競爭加劇,一旦產業面臨嚴峻考驗,富爸爸可望有資金面挹注,另外大廠在電腦技術資料掌握速度也較快,技術及接單都可提供奧援。
鴻海去年在看好工業電腦產業成長性高、利潤佳的優點下,投資瑞傳持股的樺瀚公司,成為間接合作夥伴,且樺瀚所取得瑞傳版卡訂單,也委由鴻海代工,但是由於工業電腦產業基於其少量多樣及應用範圍持續擴大等產業特性,因此產品多屬於客製化產品,加上產品使用的地點大多位於環境較為嚴苛的地方,且使用生命週期也較長,因此在耐熱、防水、防獞、抗沙塵等要求下,客戶對產品品質要求標準相當高,且售後硬體維修及改版服務更是生意持續往來的一大重點,相較於鴻海的生產方式主要透過原物料集中採購,並在生產上以大量的標準化產品為主,藉由經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然而對於大量標準化消費性電子產品來看,其生命週期較 ipc產品短,加上兩不同產業客戶所要求的生產品質認知上有一定的落差,因此目前鴻海所代工的版卡訂單,尚未達到ipc產業所要求的高品質標準,因此 supply chain的cost down程度有限,使得合作效益遲遲無法展現。
機會 :
中國正積極推動「4縱4橫」高速鐵路交通建設,瑞傳積極準備接單,其次在世博會方面也接獲工業監控平台與數位看板定單。智慧電網方面,瑞傳也出IO(輸出入)卡及控制卡,客戶包括台灣及中國電廠,工廠自動化控制板有朝觸控螢幕發展。
瑞傳估今年中國接單將比去年大增20%,但歐美客戶大量代工單也相當樂觀,國際級工業電腦紛來亞洲尋覓代工合作夥伴,瑞傳樹林廠啟用後,採購與交貨彈性大增,最快下半年可望有接單好消息。
該公司表示,新事業部門所投入的手持式隨身裝置主要是搭配觸控功能面板的工業電腦產品,運用於工廠自動化及醫療產業,該公司相當看好該新事業的後勢發展,該部門去年營收為4,000萬元至5,000萬元,今年可望成長3-4倍,可望成為瑞傳的業績成長主要推動力。
瑞傳2010年樹林廠啟用後,採購與交貨彈性大增。
=======================================================
瑞傳 2010 Q1 稅後盈餘1億975萬元,EPS為1.0元。 目前看起來至少 4 - 5 元。
=======================================================
瑞傳科技創辦人 張棱衡先生
畢業後,隨著兵役單位徵召到龍泉陸戰隊受訓,我發現科技預官是很多來自各校精英的結合,我們一起受訓、共同生活並培養了良好的情感,瑞傳美國分公司的總經理-李垣麟,就是當年排在我隔壁的同學,國防訓儲人員制度的實施,讓我們認識、結合並一起創業,這是在當年做抉擇時,都沒考慮到的益處。而經過六週的訓練後,我順利進入中科院服務。
進入中科院後,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參與天弓飛彈的研發。當時,我所處的單位是專精於研發飛彈內最重要的技術-慣性導航系統。我們每天與許多來自各單位的碩博士一起工作,研究一個先進且複雜的系統,要如何從分工研發到組合測試,都能百密而無一失,那種系統性的觀點與經驗也是後來我在神通工作,亦或創立瑞傳科技時,所擁有的一種競爭力。飛彈內的彈內電腦是由幾片控制功能模組(導航、引信、陀螺加速儀及搜尋器等),透過依共通的匯流排組成。它的架構非常類似現有的工業設備,因此這個經驗讓我在投入工業電腦開發時,能比競爭者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致於超越他人,這都是拜當年在中科院的飛彈發展經驗所致。
在中科院第二研究所待了約兩年,我就請調至計劃處服務。計畫處是個掌握兩萬多個高知識份子的幕僚單位,它讓我學到許多先進的專案科技控管技能 (如矩陣式管理) ,也接觸到許多領先的資訊科技。譬如,當二十年前資訊科技尚在萌芽階段,國防單位已經開始利用電腦模擬,進行兵棋推演及先進武器的功能模擬,這種經驗也是我到業界十幾年後,才看到此技術被成熟的運用在CAD與Game的應用上。
另外,由於計劃處的職責,我也參與了中科院全院管理資訊系統的規劃與評估,我們當年負責導入的系統,採用的是IBM最新的主機與該公司的關聯式資料庫系統-DB2,而涉及兩萬多個研發人員的資訊系統,無論規模及功能在台灣都是頂級的,而這個大型資訊系統開發經驗,讓我日後在導入大型系統時,特別感到受益良多。
==================================================
ROE(%)
98 97 96 95 94
12.09 16.52 23.18 34.69 29.71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