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恩格爾曲線反映的是所購買的一種商品的均衡數量與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是一條表示在不同所得水準下,對於某一商品需求量之關係的曲線。它是以19世紀德國的統計學家恩格爾的名字命名的。 由於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會隨收入提高而下降,因此,這一比率常被用來衡量國家和地區的富裕程度。這一比率稱為恩格爾系數。

正式運用恩格爾定律測量貧困線,則是美國學者奧珊斯基(Orshansky)的研究成果。奧珊斯基論證,生活必需品開支的社會平均水平可以用於確定貧困水平。她在研究了美國家庭的食物開支占總開支的比例後,繪出了一條“恩格爾曲線”,並且聲稱她在這條曲線上發現了一個“轉折點”,在這一點以下的部分就是貧困的。經計算後她提出,一個家庭將預算的30%以上用在食品開支上就是貧困的,即三口或三口以上的家庭的食品消費占其總收入的33%及以上的,或者二口之家占27%及以上的,即為貧困戶。




1987年,布拉德肖等人經研究後提出,恩格爾曲線不是一條簡單的曲線,而是一條更長的“S”形曲線。它描繪出消費模式更為複雜的變化。在第一點以上,收入的增加造就了更強的消費能力,人們用於購買非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增多,而用於生活必需品的比例銳降。到了第二點,情況發生變化,各種新的消費能力已經耗盡,商品交易趨於定型。這一點上的變化給出了一個標準,一種較為定型的消費選擇取代了消費需求,這就是貧困標準的所在。布拉德肖等人主張應該為大多數類型的家庭找到一個以食品、衣著和燃料為基礎的最低消費點。

因爲至少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消費結構和物價水平實際上都會表示出極大的差異,所以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恩格爾系數也會極大的差異。

以美國爲例,他們的假設實際上是:一個四口之家的生活預算中,1/3用于食物,1/3用于住房,1/3用于衣物、家具、交通、衛生保健、水暖電氣、各種稅收、文藝等項。在這個生活預算中,住房的1/3開支是要確保的,所以,食品開支如果超出1/3就會涉及那麽多項必需的開支需要壓縮,因而就是貧困了。

加拿大的貧困標准又不同,他們認爲需要度量的不僅是食品的消費,所以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將貧困的標准定在用于吃、穿、住等方面的開支占生活預算的62%。這種計算方法又回到恩格爾系數的本義上了。

至于中國,情況又大不一樣。到目前爲止,中國城鎮的普通居民絕大多數房租開支與收入相比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約不會超過工資的10%;而用在食品消費上的開支要就大得多,一般在50%左右。如簡單地用恩格爾系數60%或50%爲貧困的標准去套,就會與實際情況大相庭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