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蘋果執行長史卡利(John Sculley)說,一家領導作風民主、以員工意見為尊的公司,將無法帶來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破壞性創新最有機會發生在改變的時刻,而這些時刻存在的風險通常最大。「高科技公司的成功和失敗只有一線之隔。」即使是IBM和英特爾(Intel)等科技巨擘,也曾經瀕臨破產。破壞性創新不存在於以共識為基礎的環境。他說:「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內沒有民主。企業領袖負責重大決策,而下屬則相信他們的判斷。矽谷不是靠民主的領導風格才蓬勃發展。」他舉例說,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Facebook)的查克柏格、亞馬遜(Amazon)的貝佐斯和Google的佩吉都不是民主的領袖。

接受失敗是創新過程中另一項必備的要素,而矽谷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允許」創業家失敗。亞洲市場仍沒有這種文化和接受失敗的雅量,「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如果你失敗,那你就完蛋了」。雖然亞洲有非凡的人才,且在今日全球高科技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但亞洲由上往下的制度卻存在重大限制。

亞洲教育制度要求完美,因此來自亞洲的大學畢業生通常是班上學業表現最優秀的,但高科技公司的領袖卻往往是那些被大學退學的人,或學業表現並不突出的學生。「這些企業領袖是受改變規則的慾望驅動。亞洲人遵循規則,西方創業家則打破規則。這顯然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文化問題。」有選擇空間並不保證你就能獲得成功。舉例來說,新加坡數年前曾決定聚焦於研究幹細胞,最後卻沒有為幹細胞領域帶來任何創新。

「你不可能一直押對寶,萬一押錯了怎麼辦?這不是矽谷的作法。矽谷會不斷適應環境。矽谷內沒有人被控制,但每個人都投入其中。當某項事物未來似乎會很重要時,你會開始看到一連串創新發生,但沒有人事先策劃。我不支持政府刻意發展某項領域,你必須讓它自然而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