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GDP annual real growth rate
1955-1970年   9.7%
1970-1979年   5.2%
1980-1989年   3.8%
1991-1999年   1.5%
2000-2008年   1.5%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

1985年到1988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

1986年分四次把基准利率从5%下调到3%

1987 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 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 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1987年2月再次下调基准利率0.5%,达到当时的历史低点2.5%。1987 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出现“黑色星期一”的暴跌。为了防止美元也因此大跌,出于国际协调的考虑日本央行被迫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在全盛時期-數以千計的日本中產階級,赫然發現自己赫然擠入富人之列,以土地價格計算,他們身價一下子超過法國蔚藍海岸,日本最鄉下地區銀行,是直超國美國數一數二的大銀行日本田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防止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实现持续的物价稳定,就必须在统计上的物价稳定阶段便开始大幅度地提息。央行应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就开始逐步调高利率,以防止通货膨胀的蔓延。可是当时由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使得进口商品及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CPI出奇地平稳,批发价格指数甚至还一度出现负值。当时虽然知道不断地下调利率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可是当时日本央行的优先目标是汇率及物价的稳定,从而轻视了资产价格的上升,结果导致了资产的通货膨胀。

Key : 是否是泡沫? 何時破滅? 當權者可否抗拒誘惑?

当时东京地价暴涨时,人们所举的一个在当时很难分辨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理由是: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

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我们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9年
3月比前一年 CPI 只上升了1.1%
 5月31日上调基准利率到3.25%。日本央行把2.5%的超低利率维持了2年零3个月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的最大负面效应是,强化了人们对低利率将长期持续的幻觉。
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57.00點,此後開始下跌

1990年
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4月CPI  上升超过了2%
11月CPI  上升超过了3%

1991年土地價格也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

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下跌到14000點左右。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40%。

這四年爆起爆落的經濟大洗牌等於轉移了全社會的財富在少數贏家手中,而多數的輸家和高點買屋的一般家庭則成為背債者,對日後長達一代人的日本社會消費萎縮經濟不振種下了因子。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原因,中國國內有2種針鋒相對的觀點:

  1.  日元升值是經濟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後出口下降,導致日本被迫採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熱錢,因而導致經濟泡沫。
  2. 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經濟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對國內消費需求基本沒有刺激作用,但對投資行為卻能起很大的促進的作用,當時採取這樣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虛假的經濟泡沫去粉飾經濟增長的數據。




1985年—1995年日經平均股價變動簡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sham63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